黄腊乡河滨村:
扮靓民族村寨 发展乡村旅游

2024年4月22日第04版

分享到:
布依族传统民居

□本报记者 吴学思 文/图

去年以来,西秀区黄腊乡河滨村绿宝组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扮靓了这个古韵悠长、文气浓郁的布依族村寨,推动了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

河滨村绿宝组,是第五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近日,沐浴着明媚春光走进绿宝村,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村景映入眼帘。房舍错落有致,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又有现代风格的小洋楼;街巷整洁雅致,“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绿叶成荫、生机盎然;民居外墙成了文化墙,随处可见书法、刺绣、木雕作品。

“借力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前期河滨村宜居乡村创建和中国传统村落建设基础上,我们去年启动绿宝组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寨环境、增强村寨民族特色、丰富旅游元素。”黄腊乡党委书记胡丽莎介绍道。

绿宝村旧称六宝,意为坐落在“六龙拱宝”(六座土坡围拱)之地,且有邢江河蜿蜒流过村庄,植被旺盛,山水风光宜人。村寨历史悠久,村中罗、郭两大姓氏人家自称先祖于明朝从江西迁来。村民绝大多数为布依族,村寨布依族建筑、服饰、饮食、习俗、地戏、歌舞等文化氛围浓厚。

据黄腊乡科宣中心负责人陈志富介绍,作为传统村落,绿宝村保存有不少布依族传统民居、古树古桥以及旧时生产生活器具。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绿宝村民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每逢“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布依族传统节日期间,村民们有做“五色”糯米饭、包粽子、跳舞对歌、掷花、抵杠等习俗。

“如今我们村硬件设施完善了,人居环境变美了,文化元素也都凸显出来了。”河滨村村委会副主任叶仙说,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子项目包括少数民族特色风情街打造、民族团结食堂建设、人饮工程改造提升、交通干道修缮、产业路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体育文化设施完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目前整个项目建设基本完成。

步入该村特色风情街,记者发现,街区道路铺上了石板,传统民居完成了立面改造,有了新的布依族特色门头,部分老旧倾圮的传统民居已修复,青砖围砌的“三微园”一个接着一个,墙上挂着许多民间艺术作品,街道尽头的观景亭与休闲长廊,在书法作品的衬托下更显文韵古风。

“对破损严重的古建筑,我们‘修旧如旧’,对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我们加以保护。墙上、长廊里书写雕刻的作品,都是出自本地文艺人士之手,因为河滨村有‘书法之村’‘雕刻之村’美称,崇文尚艺之风传承久远。”胡丽莎说。

绿宝村民族团结食堂已建成,灯笼高挂,喜气洋洋。叶仙告诉记者,一楼为食堂,村里有红白喜事、节庆活动可使用;二楼建有茶轩、陈列室、书法室,有休闲观景、非遗文化和农耕文化老物件展示、书法免费培训和书法作品展示、文化体验等功能。

“村里还对主干道进行了白改黑,增装了路灯,新修了公厕,修缮排水渠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最关键的是建起了民宿,下一步,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叶仙说,目前,村里将2栋村集体房改建成了特色民宿,并引导4户村民将自家房屋打造成民宿客栈,满足游客住宿需求。

“河滨村地处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风景线上,环境好、生态美,村里民风淳朴、文风浓厚,布依族传统美食多。”胡丽莎表示,黄腊乡将紧抓黄腊樱花园“赏花+”经济蓬勃发展机遇,以绿宝村为核心,不断将当地基础设施“硬件”与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软件”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农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功能,强化宣传推介,让八方游客与布依人家一同分享感受河滨村的美。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