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茶叶到一个茶业的蝶变

2024年4月12日第03版

分享到:

(上接1版)

“3月下旬以来,制茶的机器昼夜转动,满负荷运转,公司今年已炒制春茶7万余斤,大部分已被订购。”该公司负责人杨小金介绍,2018年起,公司在坝羊镇种植了3800亩茶叶,并办起茶叶加工厂。目前每年的产值超过1000万元,每年仅发放当地茶工的劳务工资就超过了160万元。

在坝羊,像贵州丹青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样忙碌的茶企或合作社就有22家,其中9家拥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

“坝羊走一走,满山都是茶。每年三四月间,坝羊镇的农民几乎人人都围着茶叶忙乎和赚钱,坝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茶乡。”看到坝羊茶产业如今的盛况,陆跃贤言语中是满满的自豪。

茶乡十年磨一剑

打开坝羊镇茶产业发展路线图:2009年,开始谋划规模化发展茶叶产业,第五年,20家茶叶企业或合作社在坝羊扎根。此后十年,建成生态茶叶基地4.3万亩,全镇茶叶综合产值达2亿元。

一片小小的叶子,十年间衍生出一个大大的产业,带动着一方经济的发展。背后有着怎样的茶叶经济发展故事,记者继续探寻。

好山好水出好茶,在坝羊,茶与山的缘分,由来已久。从最早的地垄茶开始,生活在当地的布依族群众,已将当地茶文化延续上百年。

“坝羊镇群山环绕,海拔高、云雾多、寡日照、生态好,现在坝羊辖区的山上还存留着许多老树茶,很久以前,群众就从老树茶采茶,有自己制茶喝茶的习惯,少数农户还拿制好的茶叶到集市上去卖。”陆跃贤说。

2014年初,坝羊镇因地制宜,集全镇之力,将发展生态有机茶作为主导产业。大批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相继盘活,当年,茶园种植面积就达1.1万亩。

选对了产业,就有了发展方向。立足资源禀赋,瞄准发展定位,龙头企业引领,通过10年的发展,至今已建成生态茶叶基地4.3万亩。

规模化是坝羊茶产业发展的基础,而茶叶品质的提升,无疑是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干净茶”是贵州茶产业的名片,具有核心竞争力。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打响产业“品牌”?“让消费者喝上一杯干净茶、放心茶、安全茶”越来越成为坝羊茶人的共识。

“高山云雾出好茶,坝羊茶好离不开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再加上科学的管护。”坝羊镇党委书记杨开胜介绍,坝羊坚持走“生态种茶,绿色防控”的发展之路,以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茶科所提供技术支持为依托,用心种干净茶、放心茶、安全茶。

贵州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是坝羊镇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之一,打造有机茶叶基地500余亩。“从茶园管理开始,就要求所有茶农按照统一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要求,科学施用农家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诱杀害虫。一律禁止使用除草剂、农药。”该公司负责人陈萍介绍,正是因为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种植,坝羊打响了“生态茶”品牌效应。

品控之后是品宣。为了让坝羊镇生态茶名气更响亮,镇政府“走出坝羊看坝羊”,通过走出去参加农产品推介会、参加制茶大赛等,发力全方位营销。

打造品牌更深的考量,是挖掘文化,讲好故事。依托坝羊红色文化,结合茶旅融合,全力讲好生态茶故事,让坝羊生态茶品牌底蕴更加丰盈,培育了“毛山盖”“芊芊云雾”“屯上云芽”等一批生态茶品牌。

十年磨一剑。从选育一个品种,到振兴一项产业,十年间的发展,如今,坝羊镇成为我市唯一的“生态茶叶之乡”,也成为省级“生态茶叶示范园区”。

茶歌引来“凤还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对于普通村民而言,茶产业的兴起带来的直接变化是在家门口就有了挣钱机会,而且是利用空闲时间挣钱。

记者在坝羊镇大坡村、新山村、新羊村、平塘村了解到,春茶采摘期间,每个村的茶园每天都需要上百人采茶。

“早上7点就到茶园,采摘到下午6点,一芽一叶的茶青,能采摘10斤,每斤25元挣250元。”在丹青白茶园里,平塘村村民杨二妹一边采茶一边告诉记者说。

“茶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在坝羊镇,老年人、妇女及不宜出远门的劳动群体,均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陆跃贤介绍,春茶采摘季节,茶园周边村寨的富余劳动力几乎是“能用尽用”。

跟着坝羊茶产业兴起而兴业的还有村里的一批年轻人。新羊村青年黄路旭,早年在浙江打工,因工厂生产不稳定,回紫云县城跑了三年快递,收入时多时少。2020年,村里引进公司发展茶产业,他成了茶园的管理员,每月固定工资超过5000元。“我主要负责组织茶工管护茶园,采茶季,则招揽工人采茶。”黄路旭说。

新山村村支书吴峰早年也在外面打工,如今村里发展茶产业,他回乡创业并当选为村支书。“茶叶作为新山村的支柱产业,每年采摘茶青、加工、管护共带动周边村民务工上万人次,覆盖周边300户脱贫户1103人就业,通过茶产业的发展,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吴锋介绍,新山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种植,如今已初具规模,茶叶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共有4家茶企从事茶叶加工,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已经突破10万元。

茶乡再唱“振兴曲”

一片叶子形成产业链在坝羊逐渐成型,壮大茶产业基础的同时,坝羊镇也在持续开辟新赛道。

4月13日,安顺日报社走进100个美丽乡村第39站活动将在坝羊新山村举行。活动汇集了“生态坝羊 幸福茶乡”“上茶山、赏茶景、采春茶、品茶香”等主题活动,一条“茶旅融合”的新赛道正在这里延伸。

“种茶是基础,卖茶是关键,茶旅融合是未来。”陆跃贤说,下一步,坝羊镇将依托布依族民族风情、暗河旅游资源、红色文化等,打造“茶旅游+”模式,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旅游需求,进一步讲述生态坝羊“茶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据杨开胜介绍,“十四五”期间,坝羊镇对茶产业发展做出了新规划,全镇建成5万亩以上生态茶园,建成红院—四联—新山—茶英、新羊—平塘、大坡—平塘3个集群示范带,全镇实现人均2亩茶园以上。建成日生产茶青10万斤以上的大坡茶叶加工园区。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