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一日)

2024年4月9日第01版

分享到:

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加快“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贵州新画卷,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一、确保粮油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一)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坚持稳面积、增单产,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提升粮油生产、储备、加工能力,扎实推进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六大工程”。聚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集成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品种更新迭代,强化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发布一批优质、绿色、高效主推技术。2024年力争全省粮食和油菜单产均提升2%左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粮油生产任务。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油茶,适度发展花生、紫苏等特色油料。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统筹做好市场化收购服务和粮食收购企业备案管理。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大豆、油菜种植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稳定农民预期,降低生产风险。加大金融保险支持保障,持续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服务,推动落实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工作。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推动肉牛产业扩群增量,以家庭牧场为重点,组织实施肉牛养殖“十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2024年新增肉牛家庭牧场4000家以上。抓好生猪产能调控,持续发展肉羊、家禽产业。加快推进奶业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守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028.0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613.97万亩。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坚持“以补定占”,实现省域内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落实土地网格化监管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以“零容忍”态度查处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与耕地地力保护行为相挂钩的有效机制。持续整治“大棚房”。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加大撂荒地整治,挖掘生产能力。

(三)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深入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635”工作机制,引导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验收等工作,2024年新建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260万亩以上,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扎实推进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在建水库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实施一批灌区、水网联通项目,开工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山洪沟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

(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2024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3200家以上、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3500家以上。持续培育100家引领型龙头企业。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

(五)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实施粮油储备能力提升行动。推进政府储备区域布局和重要农产品品种结构调整。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二、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六)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压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责任,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强化帮扶措施落实,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加强部门数据交换共享,及时将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纳入监测,按规定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和救助政策。研究推动全省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下转3版)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