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桂传念 时值一年春草绿,又逢清明祭扫时。4月1日,记者来到平坝区忆江南生命纪念公园,发现生态文明祭扫逐渐成为新风尚。在通往该公墓的路途中,过去售卖香蜡、纸钱、鞭炮、花圈等传统丧葬、祭扫用品的摊位区变身“鲜花小市场”。公墓入口处还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以鲜花免费调换扫墓群众携带的香蜡、纸钱和鞭炮等传统祭品,并耐心进行文明祭扫的劝导和宣传。 “鲜花祭扫挺好的,安全又环保!”刚刚用纸烛换取一束黄菊的市民吴梓雷说,以前公墓鞭炮声不断,整个公墓区域浓烟缭绕,存在很大的森林火灾隐患。而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转变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鲜花祭拜逝者,寄托哀思。 “鲜花祭故人,春雨现哀思……”在墓区,各种安全标语提醒着祭扫的人们文明祭扫。据忆江南生命纪念公园总经理杨佩欣介绍,除了宣传殡葬相关政策,园区还积极推广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 “您已经进入林区,在林区里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如果您装着打火机,请放在我们这里,回来再取,谢谢配合。”在平坝区鼓楼街道天马村森林防火检查卡点,值守人员正在对进入林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检查,卡点周围森林防火宣传标识、警示标语随处可见。 “森林防灭火无小事,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我们全方位加强了森林草原防火宣传,确保宣传‘零距离’。”平坝区民政局副局长刘祖松介绍,3月29日,平坝区民政局联合平坝区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下发了有关文件,全面落实省、市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安排部署,坚持“防未、防危、防违”“打早、打小、打了”全链条管理,聚焦预防为主,突出源头治理,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态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民政部门加强与宣传、林业、公安、应急、交通、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形成整体合力;整合各镇村干部、护林员、志愿者、网格员等多方力量,积极组织人员开展入户宣传,并利用广播、微信等途径持续宣传政策法规、涉火案例,切实增强群众森林防火意识,筑牢群众心中防火‘安全墙’,在森林、草地等重点区域悬挂醒目的防火宣传横幅,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倡导鲜花祭扫,文明祭扫,营造浓厚的森林草原防火氛围。”刘祖松说,清明将至,随着祭扫、进山游玩、郊游踏青等户外活动增多,森林防火工作迎来严峻考验。“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大家应自觉提高森林防火意识,从改变不良用火习惯做起,守住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