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杨跃:用心传承芦笙制作技艺

2022年11月28日第03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胡典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秀区蔡官镇的贵州跃之笙乐器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芦笙手艺人杨跃与家人正在赶制芦笙订单。

“传统芦笙制作有六百多道工序,文字资料很少,多为口头传授技艺。”杨跃告诉记者,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全靠眼睛看和耳朵听来保障,有人把这个特殊工艺称之为“视听艺术”。

今年45岁的杨跃,是区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土生土长的苗族人,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对芦笙十分热爱,在父辈的影响下也拥有一门制作芦笙的手艺。十多年前,在外打工的他选择回到家乡,开始发展芦笙制作产业,2020年正式成立贵州跃之笙乐器发展有限公司。杨跃说,他要在创业、传承和创新中保护好这门古老手艺,和乡亲们一起守望苗族芦笙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一把好的芦笙会吸引你的双手抱着它,边吹边跳停不下来。”杨跃一边展示成品的芦笙,一边告诉记者怎样才能做出一把有“魔力”的芦笙。

有时候为了选到好的材料,杨跃亲自到各地选材,同时网购簧片,在工业制作的基础上精心打磨,精益求精。杨跃又好钻研,他做的芦笙装饰好看、音质好、材料好。为了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和更好地传承芦笙制作手艺,杨跃还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与其他手艺人互相学习,并于2021年获得贵州省技能大赛芦笙制作二等奖。

据了解,近年来“跃之笙”将原来的芦笙进行创新与改良,制作出老少皆宜各个型号的芦笙,做工精湛、音质圆润,受到周边群众的喜爱。

从教导儿子学艺,到在当地招收学徒,杨跃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芦笙制作技艺传授给想学的人。“现在已经教授7人制作芦笙以及吹奏。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筹办免费的芦笙制作和吹奏培训班,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杨跃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30次提及‘文化’一词,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有义务将苗族芦笙制作的工艺传承下去。”杨跃表示,将继续带好徒、授好艺,留住民族的魂,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