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开伟 文/图 在普定县马官镇金荷村的鱼塘里,鱼儿在水下欢喜跳跃,成排种植在漂浮板上的水上无土栽培水稻,也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丰收景象。 2021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普定县金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金荷村流转土地20余亩用来修整鱼塘,投入鱼苗20万尾。为最大限度用好农田资源,寻找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帮助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合作社又积极探索水培技术,在水面上种植两万多株水稻。 普定县金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林波介绍:“我们这片田以前是低洼地,常年被水淹,导致庄稼颗粒无收,去年我们就把这里修整成鱼塘,后来想到鱼塘只养鱼有点浪费资源,今年就引进水培稻谷的技术,让鱼塘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 水上种稻,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水稻的生长为水下的鱼提供了营养,有利于鱼的健康和生长。鱼塘养鱼,水中的营养又足以供水稻成熟、挂穗,无须人工施肥,而且不用除草、喷洒农药等。 “稻鱼共生在一块田里,做到养鱼不换水,种稻不施肥,在这种生态养殖方式下,不光鱼的肉质好,稻米的品质也明显提升。”高林波表示,“稻鱼共生”这种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一旦发展成熟并形成规模,便可以通过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的方式,在实现绿色生态种植养殖的同时,提高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粮足安心安天下,渔丰富民富乡村。如今,普定县金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两万多株水稻已经全部挂穗,迎来收割。 除水上种稻外,合作社还尝试在水面上种植蔬菜。高林波表示,下一步将扩大水上种稻规模,并进一步攻克关键技术环节,优化“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坚持以发展壮大农业为根本,借助科技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生产扩面、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