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乡村
——我市宜居乡村创建综述

2021年12月20日第01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陈婷婷

一望无际的田野、五彩斑斓的农家屋,四通八达的乡间道路……乡村,曾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乡村,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以来,安顺市以“一个月取得明显成效,三个月彻底改变”为目标,以“治脏、治乱、治违”为重点,突出“标准引领、干群合力、考核评比”,在全市广泛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涌现出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平坝区天龙镇合旺村、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高荡村、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凡化村、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经开区幺铺镇牛蹄村、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镇盔林甲村等一批宜居乡村示范村。

多点颜色

——乡村风貌大提升

说起黄果树镇盔林甲村的改变,70多岁的老党员王凤朝感悟很多。

“以前村口和池塘边都是烂泥洼,我们叫‘牛滚塘’,环境是‘脏乱差’。今年经过宜居乡村创建才有现在你们看到的干干净净的道路,整整洁洁的农居。”王凤朝说。

随着王凤朝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盔林甲村曾经的“牛滚塘”变成了水榭亭台、到处都是五彩斑斓的美丽农屋和整洁的道路。

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盔林甲村共有7名党员主动自行拆除影响村容村貌建筑9处,为全村清理私搭乱建开了好头。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全村共动员拆除私搭乱建52处2100余平方米,房屋立面改造143栋,覆土绿化房前屋后2800余平方米……

在凡化村,干净的石板路旁一个小花园尤其引人注目,原木色栅栏将彩色的花朵包围住,靠着彩绘的墙面,两旁是有上百年历史的石墩、石墩旧物换新颜、变成古朴的花盆,点缀着乡村一角。

“你知道这里以前是什么吗?”村支书陈新告诉记者,这么漂亮的乡村一角以前居然是一个旱厕,人进去还会露出半个脑袋,非常影响村容村貌。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干群齐发力,将旱厕拆掉,用废旧竹筒、木料和石头做成漂亮的小花园。

凡化村属于明代调北征南军屯的一个分支,不仅有许多老建筑,还有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戏,历史底蕴厚重。在宜居乡村创建中,凡化村以保护乡土文化物质载体为根本,在保存古民居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采取“以旧修旧”的方式,发动群众利用废旧竹木、石材,自发制作花篮、木椅、简易文化墙等美化庭院景观,同时引导村民于房前屋后种植绿植鲜花,提升颜值。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群众根本福祉、农村文明和谐。 (下转2版)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