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伍水清 文/图 冬日时节,漫步在安顺邢江河畔,岸边绿树成荫,水面碧波荡漾,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邢江河的生态环境变美,是安顺河湖治理蝶变的生动写照。如今,安顺每条河流、每个水库、每个湖泊都有河长来管,迎来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风景,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这背后,是各级河长担当作为的体现,是机制、手段创新的成效,是社会各界合力护水的成果。 2017年以来,安顺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总目标,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市河湖管理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江河湖库水质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市域长江、珠江两大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33条市级河长制管理河流54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夜郎湖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100%。建城区13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成功创建为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建成邢江河、黄果树2个国家湿地公园和虹山湖省级湿地公园。 实干管水 各级河长守水尽责 巡查河道,排查污染隐患······无论日晒雨淋,在红枫湖上游的猫跳河邢江河段,平坝区白云镇邢江河村村支书姚仁发总会雷打不动的巡河。 对于全长179公里的猫跳河来说,13.2公里的白云镇邢江河段并不起眼。但在姚仁发看来,尽管河段短,但关乎着贵阳市千家万户的饮水安全。 然而,过去因两岸村寨村民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邢江河一度成为人们眼中的“黑臭”水流。 “以前村民直接把垃圾倒进河里,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入河。”邢江河村村民邢德义从小在邢江河边长大,据他回忆,在五六年前,河道及两岸白色垃圾随处可见。 经过几年持续治理,饱受污染之痛的邢江河终于迎来重生。 记者站在河岸看到,河水清澈流淌,两岸绿树成荫,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引来各种不知名的鸟类在两岸的林间栖息。 邢江河的复苏,离不开各级河长们的日夜巡护。“猫跳河邢江河段目前已建成了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担纲河长的治理体系。”自从担任村级河长以来,姚仁发记不清自己在河边巡查了多少回,“不管是河岸百姓偷倒污水,还是河边小作坊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只要发现问题,我们坚决制止。” 猫跳河邢江河段只是安顺市全力推进河长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顺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行河长制,构建了市、县(区)、乡和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180条河道均设立了河长,由1662名各级领导干部担任各级河长,实现了全市河长制全覆盖,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创新治水 标本兼治出成效 “这两年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一家人闲暇时间就喜欢沿着河边散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呼吸新鲜空气。”漫步安顺城区贯城河河畔,市民刘先生向记者诉说着生活的变化。 曾经贯城河因两岸居民生活污水肆意流淌,给河水带来了较大污染,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 (下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