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劲松
工业兴,百姓富,国家强。过去五年,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按照“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方向,不断巩固提升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工业经济发展呈现量质双升的发展格局。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3亿元,是2016年的1.1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68亿元,工业产业投资达到120.31亿元。大数据电子信息、特色轻工和装备制造三个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
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我市突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特色轻工、新能源等首位产业,持续推进产业大招商,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健全,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2021年,全市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工业产业投资达到300亿元。
结构持续优化,各项指标全面向好
过去五年,我市坚持量质两手抓、两手硬,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各项指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0%以上,占比排名全省靠前。轻工业比重达到27.4%,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9.6%。2021年,预计轻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5%。
民营经济活力显著增强。过去五年,全市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7万户。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39亿元,是2016年的1.62倍,年均增长11%,占GDP比重66.1%,较2016年提高5.8个百分点,占比居全省前列,民营企业纳税31.88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49.83%。2021年,预计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6.2%。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源、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目标任务。百灵集团、西南水泥、精一电力先后获批省级及国家级绿色工厂,台泥、春归、苗干妈获批省级绿色工厂。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与2016年相比下降36%;2021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
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在百灵集团、贵飞公司、安顺电厂、永贵能源、红星发展等重点企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建成了贵飞无人机、翰瑞电子、华润水泥、三力制药、汇景纸业、天赐贵宝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固达电缆、三力制药、国塑科技、华兴玻璃等7户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100强。
强化平台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一般的塑料管道承重只有8吨,我们研发的这款塑料管道承重可达70吨。”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企划经理孟晶对自家产品自信满满。
据悉,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新型塑料管道研发、制造、销售的新型环保科技企业,研发的具有高抗压能力的管道产品得到市场认可。
不仅是国塑科技,以康命源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企业不断聚集于安顺高新区新型建材园区,上下游完整产业链不断完善,形成抱团发展、聚集发展之势。
今年8月,安顺高新区新型建材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开发中心公布的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
以园区为发展载体,我市按照“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特色化”的要求,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各类企业在园区茁壮成长,实现了园区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
目前,西秀产业园区获批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全国增量配电试点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民用航空产业基地获批省级绿色园区。全市7个产业园区中,2个基本实现“九通一平”,2个实现“七通一平”,3个实现“五通一平”;累计建成标准厂房229万平方米,入驻率达91%,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0年,全市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36.77亿元,是2016年的1.19倍,占全省园区比重从2016年的4.68%提升到6.19%,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人。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能源和原材料、资源深加工、特色轻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布局。2021年,预计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80亿元,同比增长25%。
项目建设为先,做大工业总量
“项目拉动投资、投资促进增量”。近年来,我市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投资,做大工业总量。
安大航空产业园项目是贵州省民用航空产业重点项目,产业园涉及10个子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项目整体投产后预计产值50亿元。
9月25日,历经三年建设,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航空工业安大智能环形锻件生产线正式启动生产,进一步推动专业锻造向高端、智能、绿色、精益、融合方向升级跨越。
近年来,我市以“跑项目,要政策”“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扩大开放,促进发展。2017年以来,共向上争取获得各类专项资金支持6.91亿元,获得省工业绿色发展基金支持2.19亿元。
2017年以来,我市共有中航贵飞、百灵集团等39家企业被纳入“千企改造”省级龙头企业;贵州华尔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62家企业被纳入高成长性企业;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工业项目700余个,完成投资835.07亿元,建成工业项目160个。
做优企业服务,推动产业能力提升
围绕推动工业提速、园区增效、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等,我市不断做优企业服务,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发挥市领导领衔重点工业产业各工作专班和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定期会商、问题交办、限期销号、督查落实等机制,定期到重点企业开展帮扶,研究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持续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强化供需衔接,保持要素供应稳定,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政策优化,提高优强产业的要素竞争力;
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2017年以来,全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97户;
推出“安顺市中小企业一码通”服务平台,综合用工、企业奖补等9个方面38份优惠政策措施,以微信小程序等简易便捷的操作方式,为中小企业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政策措施、提供融资贷款金融保险等特色服务;
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困难,2017年以来,共召开中小企业创业贷融资支持基金审批委员会会议32次,审议通过企业161户,审议放贷金额10.9亿元,实际放贷8.86亿元,有效支持了企业发展;
积极指导企业申报上级有关专项资金及省新型工业化基金。目前,已有康命源等135家企业(项目)获中央及省级有关专项资金9898万元支持,申报新型工业化基金项目54个……
回望来时路,展望新征程。目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势头正劲,活力更足。我市将继续认真抓好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工业三年倍增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激活存量、做大增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