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江隆 文/图 来到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新房村,干净的道路,清爽的庭院,是有不少“新房”的含义。 然而,村支书吴德胜却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别说“新房”了,连“旧房”都算不上。“传统的农村环境下,村民长久养成的意识让他们对环境卫生不是很在意。”吴德胜说。 原来,新房村为改善人居环境做过一些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村里设立了若干垃圾池、垃圾桶,然后安排车辆来定期清运。 “以前环境卫生就不大好,尤其是到下雨的时候,稀泥再夹杂着鸡屎狗尿,就感觉是走在垃圾堆里面一样。”吴德胜说,为了规范垃圾处理,村里就修建了这些垃圾池、垃圾桶。 可是即便有了垃圾池,很多村民还是习惯把垃圾随意一丢。有时就丢在垃圾池旁边,也不管垃圾池满没有满,也不愿意多走两步。还不等垃圾清运车来,风一吹,垃圾就飞得铺天盖地,弄得臭气熏天。 尽管苦口婆心地给群众做了不少思想工作,但这样的局面还是难以扭转。 今年年初,结合全市宜居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要求,新房村总结往年经验,以村规民约基底,发动党员干部拿着宣传单、喊着小喇叭,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讲解,让群众思想上理解政策,行动上配合政策。通过多次群众大会、动员大会以后,全村都投入到紧锣密鼓的整治工作里来。 首先,是把原先的垃圾池一并拆除,改为村民们把垃圾定期打包好,规范放在家门前,等待垃圾车来定期清理。同时安排了保洁员、网格员等进行多级监督,进一步规范村民。 “通过村民大会以后,全村一致同意,每年每户交纳50元,作为垃圾清理的费用。”吴德胜说。 渐渐地,在这样浓厚的氛围中,村民们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新房二组的韦兴学一家最是典型,曾经长期在家门口私搭乱建,鸡鸭也不圈养,就是由着乱跑,四处留下粪便。 村干部们几乎是天天上门督促整改,宣传教育。他做不了的就帮他做,他能做得就和他一起做,加快整改效率。 现在好了,韦兴学家不仅院子清爽了,鸡鸭也都关回了圈里,时常还能看见他打扫家门口卫生的身影,村里开展大扫除活动,他也是主动参与。 村庄变美了,村民们心里也畅快,正所谓宜居乡村,乐在民心,还有村民专门跑到村委会来表扬村干部。 “当时我们正在开会商讨下一步的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村里一个名叫廖松的小伙子跑进来,竖起大拇指就说‘村子卫生搞好了,真的要感谢你们村干部,这是为我们群众办的一件真真正正的实事、好事!’”新房村村干部张萍自豪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