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起草了《安顺市村寨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和《安顺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推动安顺市村寨建设管理工作和乡风文明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其中,《安顺市村寨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通过,于今年6月1日颁布实施,为促进乡村有序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立足监督职责,推动乡村振兴依法开展。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开展乡村振兴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督,今年8月,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的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提出工作建议,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更好地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同时,围绕全省“一二三四”发展总体思路,着力抓好乡村振兴重大决策的落实监督,推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地落实。 开展专题督导,推动乡村产业纵深发展。按照市委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入统工作,通过组建专班,领导带队督查,定期召开调度会,取得了全省1至9月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库总量第一的好成绩。同时,组织代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研究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深入县乡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三个发挥”增添助推乡村振兴的活力 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做乡村振兴的宣传者。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原则、重点以及各项扶持政策措施,通过代表联络站、院坝会、村广播、入户宣传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今年以来,深入村寨宣传乡村振兴政策的人大代表达1.2万余人次,积极引导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发挥代表模范带头作用,做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处处可见人大代表的身影:市人大代表龙海斌,带动群众建成8100亩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2021年上半年实现产值4750万元,带动1334户4660人增收;普定县白岩镇人大代表杨守亮带领村民种植韭黄6000多亩,实现年产值2500多万元,每年给群众分红60余万元;关岭自治县人大代表郑仕琼带领群众种植牧草6万亩,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各级人大强化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领导干部代表深入县乡定点帮扶,专业技术代表把技术带到基层一线,农村基层代表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持续致富。 发挥代表建言献策作用,做乡村振兴的监督者。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加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小组活动,深入基层广泛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查找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代表联络站征求意见3700余人次,收集意见600多条,汇集民情民智,积极向“一府两院”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为推动乡村振兴展现代表担当作为。 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必须主动探索且长期坚持的课题。在下步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措施,深入推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在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展现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的新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