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匀 提到安顺,多数人想到的是水帘悬挂、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处处是美景的龙宫;落英缤纷、漫天飞舞、美不胜收的平坝樱花;明朝遗留的瑰宝——屯堡文化。安顺的美,得益于它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得益于它独特的人文历史文化,更得益于近年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紧盯生态文明建设所开展的立法、监督等工作,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宜游乡村新时代生态文明的要求,立足安顺特色自然生态环境和实际,直面美丽安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用法治精准精细护航安顺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社会之美。 用法治护航安顺生态之美。安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擅自变更和占用规划建设绿地的行为仍然存在;部分绿地遭到破坏,山体受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园绿地建设有待加强……安顺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存在的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安顺市城镇绿化条例》。《条例》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对安顺生态保护、建设、治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推进山体保护管理;明确各部门管理责任,筑起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用法治护航安顺社会之美。社会之美在于乡风文明、乡容整洁。立足实际,破解村寨规划建设管理难题,推动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安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安顺市人大常委会自获得立法权以来自主立法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安顺市村寨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条例》的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加强村寨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利于规范村容村貌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建设宜居和谐美丽村寨。社会之美还在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安顺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条例》从公共场所秩序、交通出行、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网络、社区、乡村、家庭、校园等方面规范了文明行为,将有助于解决影响城市生活中占用公共空间、私搭乱建、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等影响城市颜值的问题;有助于用法治保障和促进公民义务性道德与期待性道德、公德与私德方面的文明行为;有助于以道德的高线和法规的刚性鼓励和支持公民的善行义举;有助于约束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公序良俗,铸就文明的现代化宜居美丽城市。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一部部顺应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正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市的坚固基石,为安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