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猫营镇:
干群齐心绘就宜居乡村画卷

2021年10月29日第02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姚福进

自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选取群众基础好,交通便利的黄鹤营村、狗场村、大河村、普卡桥村等作为示范村进行重点培育,以示范村的成功效果引领全镇宜居乡村创建,逐步形成“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景象。

近日,记者来到黄鹤营村翁弄组,村民施安勇指着家中连接村里数字乡村平台的影像画面说,村里通过数字乡村平台随时监督我们每家每户房前房后的环境卫生,我们坐在家中也能随时看到房子四周的情况。

“黄鹤营村以数字技术服务乡村为契机,搭建‘数字乡村平台’线上助力宜居乡村创建,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提供有力支撑。”紫云自治县政协副主席、猫营镇党委书记张丽说,数字乡村平台有效实现数字乡村“镇-村-人”三级组织互动体系,通过“数字乡村”平台中的曝光台、大喇叭、随手拍等功能实现线上“红黑榜”公示,对家庭环境卫生比较整洁的农户进行上榜表扬,对个别村民的不良行为进行曝光警示,督促改进的同时让其他村民引以为戒,鼓励村民相互监督、相互评比,以“文明户”“示范户”带动卫生“脏、乱、差”的农户。

打造宜居乡村样板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好看”,而是要以实际行动干实事,真真切切地改变村容村貌。

走进猫营镇狗场村芭蕉寨组,穿行寨中路都铺上了沥青,寨子入口处写着“爱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共建美丽乡村,人人受益。”的创建宜居乡村宣传文化墙很是显眼。

“我们做梦都不会想到,寨子中的路都铺成沥青路!”狗场村芭蕉寨组村民石友胜说,沥青路面是1个月前铺设的,走出家门就是沥青路,比以前的坑洼路面清爽多了;不仅如此,寨子里的泥沟也都硬化了,之前积水恶臭的现象不复存在了。

在猫营镇新院村寨板组,村民段朝付用废弃的砖头在院坝边砌成一个条形的小花坛,花坛中种植了几株果苗,播撒一些菜种和花种,为洁净的庭院增添了一点颜值。

“这块盖上泥土种有花草的地块,之前是垃圾遍地的乱石堆,通过思想动员,村民们自发用斗车拖泥土来盖上后种上了花草绿木。”新院村支书杨光照说,在宜居乡村创建中,新院村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及院坝会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自打扫好自家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努力把村庄垃圾场变为小花园,臭水沟变为清水沟。

走进大河村龙井2组,你会看到一个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村庄,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花坛、小菜园。

“今年,大河村成立宜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统筹安排实施宜居乡村创建环境整治工作。”大河村支书张帮志说,截至目前,大河村理清沟塘污水5个,完善排污管道2条,理清残堰断壁和老旧危房户4处,共计发动群众参与宜居乡村创建工作2500人次。

经过猫营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几个月来的努力,一条条乡村道路干净整洁,一户户农家庭院窗明几净,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