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到“联建” 探路宜居乡村创建新模式
——安顺市以构建基层治理联建体为依托聚焦聚力推进宜居美丽乡村创建

2021年8月27日第03版

分享到:
关岭普利乡马马崖村下瓜组乡村新貌

□本报记者 伍水清 吴学思 詹艳 文/图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治”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

如何通过基层有效治理推动农村生态宜居环境创建,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群众满意的创新之路?

安顺的答案是:以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联建体为依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推动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如今,在康养福地安顺,一个个乡村化蛹成蝶,面貌焕然一新,原生的山村风光、原真的乡村风貌、原味的历史质感,让美丽乡村与优美山水相得益彰。

路径一:打出“引、管、评”组合拳,党群联动形成治理一盘棋

8月25日,走进关岭自治县普利乡丫新村新发组,村内巷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修葺的木质栅栏围成的“小菜园”,园子里栽种着一垄垄翠绿油亮的白菜、大蒜、小葱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不仅扮靓了乡村之美,更让家家户户展现出勃勃生机。

据驻村第一书记潘顺刚介绍,在三个月前,丫新村新发组的样貌可不是这样的,走进村里,路面污水横流,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门前搭着各式各样的烂窝棚,典型的“脏、乱、差”。

从“脏、乱、差”美丽蝶变到“示范组”,丫新村的成功做法是“党员示范带动,村民广泛参与”。

“通过多次群众会的宣传与引导,村民为创建宜居乡村主动在村里发起了募捐,目前已捐款2万余元。”丫新村乡派驻村工作组组长罗俊介绍,通过发动群众参与,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内在的动力被充分激发。

丫新村只是我市采取“党群联动”推动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

在创建中,我市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让群众“由冷眼看”到“热心干”,由“热心干”再到“全力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全市抓宜居乡村创建的强大合力。

广泛动员形成创建合力,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保持长效的保障。

为确保治理有效,我市推广“一约四会三榜”管理模式,定期评议出奖励对象和惩处对象,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让遵规守矩的村民“光彩体面”,让脏乱违规的村民“丢烟臊皮”。

“我们将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如果某家屡教不改,就不能享受村里的各种福利。”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总支部书记肖正强说,比如儿子不肯对垃圾进行分类,其父母的相关补贴款就暂缓发放。“这些规章制度既规范了村民行为习惯,也保证了公平公正。”

“小评比” 激发创建宜居乡村“新活力”。

走进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在文化广场旁的村居墙壁上,两面鲜艳的流动红旗,显得格外显眼,流动红旗上写着“刘家寨卫生户流动红旗”。

兴旺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波说,兴旺村刘家寨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每次评选“卫生示范户”5户,每户给予一提卫生纸、一包洗衣粉作为礼品奖励,以此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创建宜居乡村工作,形成互学互比的氛围。

(下转4版)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