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聚焦作风转变 增强提速动能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较真碰硬创新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月”行动,精准对治六个方面49条重点作风问题,从优作风、塑干部、惠民生、促发展上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实现效能大提升、环境大优化、经济大发展,把党史学习教育从“学党史、悟思想”,有效落实到“办实事、开新局”上来。 全市各窗口部门严格落实业务办理“一次性告知”制度,避免群众“来回跑、往返跑”。 市人防办变企业预约为主动上门对接,有效避免了部分人防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中工程时间延误的问题。 安顺市邮政管理局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研究探索将快件送达至村的经验,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市956个建制村共有596个覆盖了快递服务,覆盖率达62.34%,有效打通了贯通县乡村三级农村快递服务网络,更好地为安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服务。 市公安局交警部门针对乡村存在的无证驾驶、无牌上路、不戴安全头盔、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主动开展“送考下乡”“上门办证”“送证上门”活动,精准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各派出所创新“码上服务”新举措,将二维码制作在户籍窗口上,开展扫“码”了解业务办理流程,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群众,点对点上门服务。 聚焦补齐短板 加持提速后劲 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各级各部门坚持把问题整改不断引向深入,不断完善工作措施,补齐工作短板,推动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显性问题与深层次问题一起解决。 安顺市12345非紧急政府服务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受理企业和群众各类非紧急诉求,覆盖了全市96家市级部门,6个建制县区、安顺经开区和黄果树旅游区所属部门、乡镇街道。热线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短信等多种服务受理渠道也已开通,确保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处置和办理。“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以及“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应急局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今年以来,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并实现连续30个月未发生较大事故,连续57个月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市卫生健康局全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开启“夜间”疫苗接种模式,争取尽快建立免疫屏障,各县区各医疗接种点轮流值班、全程在岗,安顺率先完成第一阶段第二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各市属国有企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用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市公交公司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通过推行“智慧公交”APP运用,提升公交服务能力,解决市民乘车难等问题。市医投公司实施安顺市“医学影像云存储服务平台”建设,将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数据接入市医学影像数据中心,实现医学影像数据共享,减少重复检查,降低检查费用;建立安顺市区域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解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学影像诊断从业人员缺乏、影像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市供水总公司接到西秀区宋旗镇白果新村等地群众不能正常用水的反映后,组织人员通过24小时持续奋战,使千余名群众用水恢复正常。 聚焦优化环境 保障提速实效 安顺市狠抓强产业这个“牛鼻子”,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如市发改委主动谋划、主动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市文广局紧盯目标任务,对全市在库27家企业全部实地调研、上门指导,一季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排名全省第一;安顺经开区竭力争取支持数博会分论坛在安顺举办,协调争取将欲落户南明区的新奥特莱斯结算中心改落户到安顺;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积极争取国家密码管理局在安顺落地商用密码试点。 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极大提高项目落地率和推进速度,得到了市场主体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安顺经开区出台企业落户办事流程“一门清”、服务企业“项目长”等工作机制,组建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和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带动党员干部下沉主动走访、服务企业80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服务企业解难题。落户企业从初次见面到签订合作协议时间越来越短,给客商留下了好印象。仅30天时间完成数智科创综合体“011科创谷”近4.5万平方米办公区装修3.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以及3000平方米数据中心的建设,现已入园企业56家。 各级各部门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运行监测、指标调度、数据上报,顺利实现阶段发展目标,纷纷以发展的成效检验作风转变的成果。 半年来,安顺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速、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稳步上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环保、社会治安、交通等诸多民生事业都有了明显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