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开伟 初冬时节,走进普定县马官镇马官社区金刺梨产业种植基地,金灿灿的刺梨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金黄诱人。刺梨树丛中,工人们肩背箩筐,不断来回采摘,放入筐中,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的金刺梨经过几年来的生长,现在已经达到了盛产期,就我们基地的200亩金刺梨,今年可产9万多斤,产值可达20万元以上。”普定县马官镇马官社区金刺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忠告诉记者,目前,基地的金刺梨采收已经进入尾声,金刺梨销售主要为零卖和深加工企业收购为主,主要销往安顺、普定、关岭等几家刺梨加工企业。 据悉,2012年,现任马官镇马官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忠退伍回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对马官社区土质、气候等条件进行研究,对金刺梨产业进行考察后,流转200余亩土地,发展金刺梨产业。 在基地内的一间小房里,采摘回来的金刺梨鲜果被逐一挑选、分类及装框,一部分将运往金刺梨深加工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而上乘的金刺梨则用精包装作为新鲜水果出售。 从夜郎湖库区搬迁到马官镇的韦阳凤,今年63岁,在基地务工4年多了,基地里的农活都是轻车熟路,这份家门口的差事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韦阳凤告诉记者,“在基地里干活,每天都有活做,从除草、施肥、剪枝到采摘,整个程序做完了就是一年。在这里干活,工资也发得齐,老板对我也好,一年下来我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 在基地里,可以看到务工的多数为年过半百的老人。任清娥老人就是受益者之一,工作第五个年头的她已经62岁了,平日里,基地里的活她都能够胜任,这份家门口的差事让她自己有了收入来源,也让上了年纪出不了远门的中老年人有事可干。 来自马官社区的贫困户胡兰秀以前在镇里做一些零工,总是东做一天西做一天,一个月下来也没做成多少活,现在来基地务工,干活稳定了,工资收入也就稳定了。“现在,我们在基地里主要是采摘金刺梨鲜果,平时主要是剪枝、栽培、锄草,一天供一顿饭,工资是按月开,一个月做得齐还有两千多,反正是比做一般的活更轻松点,最主要的是收入更加稳定了。”胡兰秀高兴地说。 近年来,马官镇鼓励“兵支书”带头创业,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金刺梨种植。同时,还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林下鸡养殖,以农业旅游观光和金刺梨自主采摘体验为主体,搭载趣味运动会、文艺表演、自行车慢骑行等多种活动,设立了农家乐及野炊区,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