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开伟 文/图 7月3日,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兵支书”褚代洋早早来到村委办公室,打开手机“腾讯为村”网络平台,认真查看着关于申请开通公交车延伸至靛山村的问卷调查,并一一回复村民的一些疑问,针对群众有好的建议,他赶紧用笔记本记录下来。 1992年褚代洋从部队退役后,在外打拼了十几年,开了公司,有了自己的家业。饮水思源,面对家乡的贫穷落后,2009年褚代洋向组织毛遂自荐,成为了一名村干部。2016年10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了光荣的“兵支书”。 “刚担任村支书时,我们村委班子人手少、年龄大、能力弱。”这是2016年摆在褚代洋面前的困境,要打硬仗就必须有一支过硬队伍。 褚代洋把村里11名积极性高的退役军人重新编成战斗班组,每个人分别与1名在家党员协同配合,参与村里政策宣传、化解矛盾、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办法一起想、有事一起上,老兵们重拾军人优良作风,成为脱贫战场骨干力量。 村里的队伍建强了,发展也有了“主心骨”。近年来,该村打通村组公路7公里,硬化连户路、庭院1.2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危房61户,让500余户群众喝上了健康水,产业路纵横基地,农用车、拖拉机开到田间地头,太阳能路灯照亮每个角落,垃圾有序收转,休闲广场上充满欢歌笑语,村容村貌大变样,退役军人的拼劲、闯劲逐渐转化成美丽乡村的发展后劲。 实现稳定脱贫、逐步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过去农户以种水稻、栽玉米为主,看似饿不着,实际上过着穷日子。” 褚代洋说,村支两委决定把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变“单兵作战”为“抱团攻坚”,打一场产业“翻身仗”。 靛山村四面环山,山上有2000余亩缓坡地,山脚有600多亩“窝地”。2016年以来,村支两委提出了“先治坡,后治窝”的规划,流转1500多亩坡地种植白茶,引进2家企业对茶叶进行加工、包装,让农户的“柴山”变成“金山”,坡上产业逐步有了起色。 聚焦“窝地”优势,乘着全县10万亩韭黄产业大发展的势头,联合相邻村打造1600余亩韭黄坝区,在山脚种植食用菌20万棒,同时整合资金参股建设养兔场,存栏种兔1.2万只,配套建设有机肥料厂,既解决养殖场环保问题,又为韭黄、茶叶提供有机肥料,逐渐形成以韭黄、茶叶、食用菌种植和肉兔养殖为主导的“三种一养”循环农业产业布局。 在村委办公楼前,20多个大棚有序排列,大棚内,15万棒菌包错落有致摆放。褚代洋告诉记者,这是今年的第一批正在发酵菌袋,完全发酵好后就可以出菇了,大棚内每天解决20人务工。 据了解,通过“村公司(合作社)+基地+大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动群众以土地、技术、资金入股,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在种养殖基地务工,收获流转费和务工工资“土地双薪”,带动人均每年增收6400余元,群众的腰包鼓了,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群众是乡村的根本,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离不开群众支持和参与。” 褚代洋说。 为了让群众说得上话、有地方说话,褚代洋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由党支部牵头,凡是大事、难事都由全体村民共商、共管、共评,引导群众自律、自治。 同时,还依托“腾讯为村”网络平台,定期发布农业资讯、宣传惠农政策、公开党务村务,让全村的党员群众通过手机平台监督村务、预约办事、发表意见,逐步形成了“有事大家议、好坏大家判、遇事大家干”的良好氛围。 “褚代洋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兵支书’,为了群众、为了乡村发展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普定县穿洞街道党工委书记龚启旺评价道,褚代洋弘扬和诠释了退役军人“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胜,奋力助推乡村振兴,在农村“大舞台”展现老兵风采。今年7月,褚代洋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