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甘良莹 文/图 虹山湖让人关注,车中乘客令人牵挂。 7月7日中午以来,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消防救援队一直坚守湖畔搜救一线,不离不弃。 虹山湖湖面,醒目的橘红色救援橡皮艇不断来回搜寻,漂浮救生绳形成的网格间,偶尔可见已经深入水下的潜水员所在之处荡起一圈圈涟漪。 湖岸边,水下照射灯、氧气瓶、潜水服等救援装备散而有序地摆在台阶上,消防救援队队员有的在检查设备,做好入水准备,有的在操控搜救仪器,大家紧盯湖面,不放过一丝希望。 8日下午3时,距离事发已经超过24小时,现场参与搜救的救援队也已经连续作战近27小时,坐在岸边休息的队员们略显疲惫。 “昨天12时许,接到119指挥中心报警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全员整装出动,并调派2台大型起吊机赶赴事发地点开展救援,到现在搜救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安顺市消防救援支队水域救援专业队队长龙大勇告诉记者。 龙大勇说,7月7日12点40左右,水域救援专业队到达现场后,潜水员立即入水探明公交车准确位置并进行固定,采取一边起吊事发车辆,一边搜寻人员的方式,提高搜救效率。队员们都是轮流休息,不间断开展水下搜救,吃喝全在救援现场。 据统计,安顺市消防救援支队共调集了110名救援人员,9名潜水员,携带794件救援装备、26套潜水装具、18艘救援橡皮艇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开展救援。 与此同时,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指挥中心接报后,及时调集周边消防救援力量4车20人赶赴现场增援。省应急管理厅调集了贵州蓝天救援队、贵州弘剑搜救队、贵州省阳光救援队以及省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总队等社会救援力量到场,其中有16名专业潜水员。 谈及搜救过程中的难点,有着多年潜水救援经验的贵州省阳光救援队队长曾亮介绍,事发地点湖水水文环境虽稳定,但因事故影响,水下能见度低。且由于水下温度较低,约有30至40厘米的淤泥,限制了潜水员的操作。 阳光救援队的主力队员周元杰一边穿戴潜水装备等候再次下水命令,一边告诉记者:“8日这天早上到达现场,到下午3点我已经下潜三次,每次搜寻40分钟到1小时不等。水下看不清东西,只能靠手一处处摸索。”而这正是现场一共35名潜水员轮番搜救的主要方式。 “7日的救援以水面搜寻、潜水救援、起吊作业、水下机器人搜索为主。8日我们主要采取网格划分5个区域搜救、水下机器人搜救、雷达声呐定位、拉网搜寻、无人机侦查等方式进行救援。”现场救援组副总指挥、安顺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王勇说,“水下机器人通过雷达、声呐探测功能开展监测定位,最深可探测200米,可以克服水下能见度低、潜水员体力有限等缺点,尤其有效助力了夜间搜救的持续进行。为确保此次搜救行动全方位、无死角,经研究决定,搜索范围以落水地点为中心向外扩大至1200平方米。” 截至7月9日下午18时,虹山湖边,鲜艳的“橘红色”还在坚守,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