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春耕正当时 坝区农活忙

2020年3月10日第02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伍水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决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抓住春种时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提高规模化水平,切实提升组织化程度,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绿色发展,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安顺各地闻令而动,春耕备耕的号角在全市500亩以上坝区吹响。

3月4日,在平坝区乐平镇青庄坝区,挖机轰鸣,在栽种小葱的地块旁,四台挖机正在挖田坎平整新的土地,在另一边已平整好的土地上,20余名农民覆膜耕种,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青庄坝区作为省级样板坝区,总面积约7000亩,涉及7个村,21个自然村寨,主要种植小葱、冬瓜、山药等高收益蔬菜,产业带动农户5247户、农民20403人增收,其中贫困户586户,贫困人口1995人。

“我们依托平台公司统一流转土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聚焦省级样板坝区创建指标,打造青庄坝区高标准高质量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据乐平镇平台公司贵州鼎兴高山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勤江介绍,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乐平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要求,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计划在青庄坝区种植800亩小葱、1000亩山药、1200亩冬瓜,预计亩产值将从去年9000元提升至12000元,通过高质量发展高效农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在离青庄坝区约2公里的平坝区天龙镇高田坝区,村民们忙着在地里除草、栽种,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我们采取两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天龙镇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说,高田村高标准蔬菜基地从农历正月初六就已复工复产。复工以来,坝区已经采收30万斤蔬菜,种植完成100亩四季豆、500亩豇豆、750亩香葱。

春节刚过,紫云自治县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聚力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13个乡镇(街道)和21个未出列的贫困村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

在坝羊镇红院村红院坝区甘蓝种植田地里,记者看到,村民们戴着口罩、拿着锄头,在田里给甘蓝苗除草。

去年冬,坝羊镇为调优产业结构,在红院坝区种植甘蓝630亩。目前,正处于除草、施肥管护的关键时期,坝羊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逐步组织村民复工管护。

据了解,作为深度贫困县之一,紫云自治县加快推进春耕生产,全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坝区资源优势壮大蔬菜产业,全县新增甘蓝、菜心、佛手瓜种植面积10万亩。

在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扁担山坝区,村民在蔬菜基地采收、分拣、装筐、装车。目前,该坝区花菜正进入采收季,坝区组织当地30余名村民抢收蔬菜,发往贵阳农贸批发市场。“从农历正月初四起,我们每天戴着口罩在地里采收蔬菜。”正在装车的工人王邦猛说。

据扁担山镇党委书记韦安介绍,扁担山坝区目前有连片土地2200亩,去年,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卷心菜200亩、黄瓜300亩、茄子300亩、辣椒400亩、西红柿400亩,完成蔬菜种植示范园800亩喷灌系统的建设,同时在坝区大力推行“土地统一流转、产业统一规划、生产统一管理、成本统一核算、按股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生产投入零成本、经营管理零风险、劳动就业零距离”。在坝区产业的带动下,扁担山全镇减贫426户2244人。

青庄坝区、高田坝区、红院坝区、扁担山坝区只是我市当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

当前,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贵州纵深推进。我市在抓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坝区高效农业产业,并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园区为平台、科技为支撑,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提升产值和经济效益,激发坝区产业发展龙腾虎跃,助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