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瑜 伍水清 “我们暂时分居一段时间,你二老照顾好自己!”1月24日,大年三十,医生陈凯与父母简单吃了个年夜饭,起身告诉父母,他们要分居一段时间。 看着儿子急急忙忙整理日常用品,陈凯的父母意识到这段时间儿子可能有紧急工作要忙,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告诉父母,一是怕他们担心,二是怕自己接触病人,把疾病带回家传染给二老。”今年32岁的陈凯是镇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2014年从贵阳医学院毕业,在呼吸科临床一线已经干了5年时间,他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危险性,从接到医院紧急任务时,他选择把宿舍搬到离医院更近的女朋友的住处,至今没有回过家。 “开始去的时候说过几天会回来,根本没有想到形势会这么严峻,后来家里的老人着急了。”陈凯说,毕竟是过春节,家里的老人心里还是希望自己下班能按时回家,父母打来电话,只能告诉他们说,最近医院病人增多,还要再忙一段时间。 陈凯没有向父母撒谎,从1月24日开始到2月4日,镇宁自治县人民医院作为镇宁唯一定点救治医院,短短11天时间,医院隔离医学观察的病人就增加到了29人,每一位病人从收治、诊断、运转、隔离观察,作为临床医生的陈凯,每一道程序,他都要经手。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来之前,陈凯上班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早上8点到晚上8点,如今面对疫情,常常会遇到突发情况,忙起来有时会忙到凌晨一两点。 最近的一次是在2月1日,呼吸科一位4岁男孩,1月31日入院观察治疗,2月1日下午4点复诊CT检查时,发现男孩肺部有大面积感染,很大可能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非常紧急,陈凯第一时间联系科室主任,在科室主任的召集下,紧急展开专家组会诊,讨论治疗方案,直到当晚11点,男孩最终转入重症ICU进行隔离治疗。 从下午4点忙到晚上11点,陈凯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处理完男孩的病例,作为值班医生,他还要继续处理当日新增的病人病例,当晚回到住处,已是凌晨4点钟。 在防疫一线,不仅工作比往常要忙,陈凯还要忍受来自防护服的困扰。因为工作需要,他穿着医用防护服与疑似感染的发热患者近距离接触,几乎与外界隔绝。穿上防护服之后往往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顾不上喝水、顾不上吃饭、甚至顾不上去厕所,穿防护服不透气,每次脱下防护服时,发现背已全部汗湿。 少数隔离患者对医生的不理解,也给陈凯工作带来新的工作压力。“正常人关在空房间久了,都会产生生理焦虑,更何况这些人有的是因为有发热症状,有的与武汉人员有接触才被隔离,时间久了,自然会有心理焦虑和恐慌。”陈凯说,在他值班或者下班时间,经常有隔离者给他打电话,问何时能结束观察,何时能出院回家,每接到一通电话,他都要耐心向隔离者解释多遍,才能平缓被他们的焦虑心情。 2月1日上午,医院收治一名儿童,与正在医院隔离的一位武汉来黔人员有间接接触史,出现发热症状,医院按照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科学诊疗方案进行正常治疗。 (下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