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转型融合促三大产业提质增效

2020年1月21日第02版

分享到:

(上接1版)

作为全省辣椒种植重点县(区),2019年,西秀区引进华夏中璟数据农业、四川翠宏、福建南山婆等深加工农投企业,投资2.4亿元建成了辣椒初级加工厂,从项目签约、建设到投产仅用几个月时间。目前,辣椒加工厂16条生产线日可烘干辣椒1120吨,辐射带动6家龙头企业、210家合作社及1.2万余户农户参与发展。并通过绿野芳田公司平台打通辣椒产销渠道,与辖区105家合作社和728家市内外企(事)业单位签订供销协议,惠及贫困户9736户3.8万余人。

据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钰介绍,公司2017年成立时年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但现在年销售额突破了1.6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与西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分不开。“书记亲自带队跑市场,帮我们搭建了产销对接的通道,通过政府的资源整合,使校农对接在西秀区实现了全覆盖,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取得新突破,目前,我们公司的客户达到750余家,2019年实现了销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了30%左右。”王钰说。

农业,一头连着基地,一头连接了企业和市场。近年来,西秀区低效农作物调减了7.62万亩,取代低效农作物的是一片片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这一减一增之间,每亩土地产值由原来的1080元增加到2601元,同比增收1521元。目前,该区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6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97家,推动农产品销售收入达49.3亿元。

“2019年,我们按照政府主推、市场主导、要素保障、精品带动、风险防控、利益共享的原则,发展西秀区十大产业。其中,10万亩辣椒喜获丰收,90%的农户通过种植辣椒普遍亩产增收3000元左右,示范种植的1030亩蔬菜嫁接苗,平均亩产净利润接近5000元。这一年,我们基本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工作快速发展。”西秀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勇平如是说。

旅游经济井喷增长

2019年,在西秀区,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努力与制造业和服务业紧密连接,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链正在延伸。

一个个融合发展的新农业,不仅成为西秀百姓致富的大产业,也成了一个个串联起来的新景点,通过观光农业的打造,农业与旅游业实现生态融合、绿色发展。前不久刚打造成的大西桥镇金鸡农庄,每天接待前来观光休闲的游客100多人,在农庄里,人们不仅能够体验捡鸡蛋的乐趣,还能享受地道的美食文化。

金鸡农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杰告诉记者,公司按照农旅融合模式发展,已实现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现在,每逢节假日,来我们这里游玩的游客特别多。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收入达350多万元。”

从整个西秀区全域旅游业来看,旅游经济持续保持“井喷式”增长。目前,该区打造了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虹山湖景区1382商业街、榕昕牧场等旅游新兴业态。全区全年旅游接待3423.9万人次,同比增长32%;接待总收入382.47亿元,同比增长35%。据西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晓介绍,2019年,西秀区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推动了旅游改革创新和发展,着力推进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升级,全年旅游的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增数为30%以上,旅游业已经成为西秀新的经济增长点。“总的来说,一年来,西秀区旅游要素体系更加完善,旅游景区建设更加对准游客的需求,旅游景区的特色更加凸显,线上线下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程晓说。

回望2019年,西秀区在年初为自己谋定的各项目标已经一一实现。在统筹兼顾中稳住了这一年的持续增长,保持了来之不易的赶超速度。2019年,西秀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实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9万人。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