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

2020年1月20日第01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肖劲松

2019年,随着一批工业项目建设投产以及“千企改造”等工程的深入实施,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发展质量与速度并驾齐驱的良好态势。

我市紧紧围绕“保持整体进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总目标,积极挖存量、找增量,统筹推进产业、企业、项目、园区等协调发展。全市各项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指标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提高。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0.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依托基础能源、基础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特色轻工和清洁高效电力、现代化工、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八大百亿级产业,实现了工业总产值830亿元以上,超额完成800亿元以上既定目标。

基础工业地位巩固提升

我市积极推动基础能源和基础材料产业的发展,持续巩固提升基础工业地位,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2019年1至10月,全市煤炭、有色冶炼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2.5%、19.7%,支撑作用明显。

基础能源方面,我市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化煤炭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培育释放先进产能,坚持去放结合减量化置换替代、安全高效智能机械化开采、清洁集约绿色化利用,最大限度降低开采成本、延长煤炭产业链、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稳步实施煤矿兼并重组,全力推进煤矿技改扩能,加快淘汰煤矿落后产能。全市现有45个煤矿经兼并重组后,预计保留煤矿为41个,技改设计能力1830万吨/年。本着“关小建大、关弱建强”的思路,我市逐步引导落后产能关闭退出。2017年和2018年全市公告关闭煤矿7个,2018年12月关闭退出煤矿4个,淘汰落后产能42万吨/年。煤矿开采智能化、绿色化进一步上升,2019年全市预计产煤780万吨。

基础材料方面,我市以有色冶金行业为重点,积极化解基础材料行业结构性过剩矛盾,着力“固源头、拓链条,降成本、补短板、促提升”,强化上下游产业配套衔接与资源精深加工,加快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全面提高整体竞争力。

位于普定经济开发区的锦程铝业,一期项目已实现产能5000吨,二期项目基本完成,将形成年产10万吨精轧铝板带生产能力。同时,通过锦程铝业的“以商招商”,贵州镁程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柏晨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落地,普定铝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平坝区夏云工业园,贵州泰富实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优质高铝不定型耐火材料及精加工项目基本建成投产。泰富实业成立于2015年,总投资2亿元,主要利用平坝当地丰富的铝土矿资源,通过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经过精、深加工,实现矿产资源就地转化,产品用于高铝不定型耐火材料、新型陶瓷研磨材料、柔性研磨材料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完全可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装备制造业被称为“工业的心脏”,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安顺装备制造业的主体,是“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航空工业,已形成了较完整的航空整机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服务保障体系,并带动地方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成立50余年的安大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有着深厚的沉淀,在民用航空发动机、船舶、兵器等领域表现不凡。2018年4月,被誉为“贵州智造神器”“航空制造重器”的国内超大吨位等温锻压机在安大投入生产,极大地满足了我国大型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变形材料复杂锻件的成形需要,有效解决了国内部分装备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对实现大型等温锻盘轴件的国内自主研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9年12月,安大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复杂薄壁环件精确辗轧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雷氧业”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中的代表,已形成高压、低压、微压氧舱全系列产品的研发应用体系,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高、低压氧舱行业领军企业,大型复合环境模拟试验设备领域国际一流企业。(下转2版)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