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从哪儿入手?怎么了解实际情况?拿什么样的业绩取得群众信任?这些都是摆在纳磨村面前的考题。 为此,驻村工作组找准定位,当好参谋,积极想点子、出主意,帮助村支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发展规划,推动项目落地,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考虑到村里很多群众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的土地闲置多年的现状,驻村小组引导纳磨村成立村社合一合作社,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按照地每亩300元,荒山每亩30至70元的价格进行流转发展扶贫产业。“扶贫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我们要立足长远,更多在扶观念、扶能力、扶产业等方面下硬功夫、苦功夫。通过推广以扶贫产业使贫困户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动务工得薪金、股权分红得股金的‘三金’模式能够有效拓宽农户增收路子,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老百姓算收入账时越算信心越足、方向越明、干劲越大,才能为剩余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市教育局局长李锦鸣说道。 2018年该村实施生姜种植166.8亩,实施“关岭牛”饲草种植(皇竹草)600亩,通过“541”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户均分红200元。2019年按照“721”利益联结模式完成1000亩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目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收到良好效果,全村土地流转费近12万元,村民务工费用近26万元。同时,根据现有产业及农户需求,组织开展“关岭牛”喂养、养猪、家政、生姜种植、脐橙种植等种、养殖技能方面的就业培训,近三年共培训3批153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补助金额9180元,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46人。 如今的纳磨村,漫山遍野跳动着绿色,成片的皇竹草在风中摇曳,承载着希望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