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Newspaper Layout
上一版
下一版
   第06版:特别报道
        
相关新闻
无标题

2019年9月25日第06版

分享到:

9月的安顺,稻谷金灿灿,丹桂满城香。每天清晨,美丽的虹山湖畔和娄湖湖畔晨练的市民带着笑容,迎着晨曦开始健身锻炼,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个健康城市的画面……

市民严纪珍:我在虹山湖畔每天打太极拳已经十余年,看见湖水变蓝、青山披绿、公园像盆景,“会客厅”人气越来越旺,安顺是一个理想的、健康的宜居城市。

市民刘星福:安顺的空气好气候宜人,有比较好的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很便民,希望政府加强食品健康卫生的监管。

市民岑艳帝:我对健康城市最大的希望就是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医疗服务的资源。

……

随着卫生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健康城市……,这些现代城市新理念的流行,人们对健康城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那么,安顺是怎么样让城市更健康,让人民更幸福?让我们走进安顺。

用“绣花”功夫打造城市基础设施

多年来,安顺市坚持以建设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和历史文化型“五型城市”为目标,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福祉。

到目前为止,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90余亿元,实施贯城河整治、环湖路工程、特种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工程、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供水管网改造、山体公园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建设、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等。

在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实现发现和处理问题实时在线派遣,结案率达到97%以上。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密闭收集、运输垃圾,市中心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含高压冲水)率50%以上。

安顺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目前建成山体公园33座,公园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建成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虹山湖湿地公园等一批湿地公园,长期保持着全国300多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10的席位,多次荣登全国第一。安顺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0.4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6%,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2.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6%。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4%。

以环境保护推进城市健康发展

安顺市建立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签订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健全了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环境治理取得新的进展,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投入水污染治理资金1604.369万元,对千峰河、贯城河开展清淤及综合整治。投入500余万元,将原有3吨处理能力的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扩容改建成8吨微波消毒处理医疗废物生产线,确保医废安全处置率达到100%。不断加强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施工扬尘、餐饮油烟、建筑施工噪声、娱乐噪声等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清理排查。

目前,安顺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不超过100的天数达到350天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4分贝,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2.5%。

公卫康养服务夯实健康城市基础

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贵州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部署和要求,抓好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加强对已签约贫困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服务,对其它疾病给予相应的转诊服务和管理服务。全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签约134235户,实现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

9月18日,关岭自治县新铺镇藏龙村村卫生室村医罗鹏清晨8:30便来到村卫生室,而这时已开始有村民来看病,他说:“村民们都知道我们是上午看病,下午进村入户去做健康检查,所以要看病的村民都来得早。”罗鹏医生已经和新铺镇卫生院的村包保医生王梅约好,下午要到农场组的罗仕菊家家访,因为罗仕菊8月底才从安顺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甲亢病出院不久,医生担心病人恢复情况,要去叮嘱口服甲硫咪唑片,叮嘱病人注意休息保持情绪舒畅。

据了解,安顺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2.9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及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

目前,安顺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61个,全市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13395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5.69张。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已连续7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市共建成养老服务机构415所,其中国办社会福利院3所,农村敬老院85所,农村幸福院283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24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5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0所,民办养老机构5所。共建成各类养老床位数1330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社会养老床位数33张。

为引导市民参与到健康城市建设中来,安顺实施健康促进,强化疾病防控和职业病防治监管,健全完善了市、区、街道(社区)和村(居)四级工作网络,医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工矿企业、大众传媒等行业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各级政府都将健康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医联动”保障有地方看病能看好病

安顺市建立了多部门统一的医疗救助保障报销结算机制,实施“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进就医费用一站式即时结报。构建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一站式通道。同时,让医药医疗医保形成“三医联动”,建立了农村贫困患者在县域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结算机制,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贫困人口住院费实际补偿比稳定保持在90%以上。

近日,关岭自治县岗乌镇小盘江村贫困户17岁小伙子岑艳帝的白血病骨髓移植手术牵动着全市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的心,因为岑艳帝骨髓移植已经寻找到匹配对象,而因要跨区域到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三重保障”一站式及时结算不能实现“先治疗,后付费”。对于岑艳帝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全家老小都在为治疗费用发愁。

岑艳帝的情况通过层层上报后,关岭及时召开统筹协调会,决定从县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基金借款5万元预付,岑艳帝个人向亲友借款3万元开展第一阶段治疗。“当儿子被送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流泪了,感谢各级政府的关心帮助,儿子是幸运的我们要心怀感恩。”岑艳帝的母亲感动地说。“三重保障”中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按正常“一站式”报销通道报销,从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回来后岑艳帝再报“医疗救助”的相关部分。

城乡卫生健康医联体服务筑牢健康网

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安顺市大力实施城乡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建设,积极在县域内组建医共体,建立以“市级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纽带、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服务格局。

针对资源布局不合理尤其是优质资源分布不均现状,安顺市分三个层级实施一体化建设,通过三甲医院托管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管理统一、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共体等模式,大力推进城乡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在制度保障上,扎实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达到105种。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全市大病专项救治范围扩展为21种。

早在2015年,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就托管了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始了市级医疗机构托管的先河。2016年1月,普定县与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达成托管协议,将县中医院委托给后者实施全方位管理,并向下延伸,托管马官镇卫生院,开启了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托管。

路越走越宽。2017年1月,作为全市医疗机构的龙头,安顺市人民医院按照“五不变”和“五统一”模式,整体托管关岭自治县人民医院并实施科室垂直管理。标志着市级医疗机构托管取得新突破。“三级医院+县级医院”,构成了市级医疗一体化服务的第一个层级。有效提升了县级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吸附了当地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就近就医。

在“点对点”的托管取得一定成效后,我市又全面发力,开始实施县域内利益紧密连接型的一体化,实施“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建设。

与此同时,完善远程诊疗体系,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核心,积极打造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以县级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全面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了82个乡镇卫生院(含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会诊室、影像室、检验室、心电室、预防接种门诊场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县级医院区域诊断中心标准化建设,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实现互通并与省级远程医疗平台全部联通,建立起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用绿色生态留住美丽乡愁

近年来,安顺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目标,2014年安顺市正式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平坝、普定、镇宁与中心城区同城化步伐加快,旧州镇、黄果树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探索出“一分三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安顺模式。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塘约、大坝、浪塘、小河湾、高荡等一大批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70年来,安顺矢志不渝守好青山绿水。生态脆弱性与生物多样性共存,绿水青山与荒山石山共存,各民族依山而居、伴水而栖,在与自然生态依依相存中形成了朴素的自然情怀,懂绿、爱绿、护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基础。

党的十八大后,安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完成营造林39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2平方公里,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67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

安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厚植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行走在今天的安顺,你看到的是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环水绕,人行景中”的美丽画卷。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