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幺铺镇潘苑村,几年前还是一个省级三类贫困村,这几年村里通过发展产业,养起了鸡、种上了桑树,村民的收入逐渐提高。让这个本来贫困的村庄脱贫出列,群众致富的动力十足。
产业有活力 致富有动力
□陈荣庆本报记者唐琪文/图

2019年9月19日第04版

分享到:

经开区潘苑村:

聚焦脱贫攻坚夏秋决战聚焦脱贫攻坚夏秋决战

潘苑村养鸡场

名群众的利益。作为村里最大的养殖场如何发展一直是驻村干部们心中最关心的事。

“要注意鸡的保暖,养鸡场里蝇虫比较多,我们帮你去联系相关的专家,来指导如何预防鸡的感冒,把鸡的产蛋率提高。”潘苑村扶贫主任梁正有在养鸡场,认真指导养殖户如何预防家禽疾病和提高产蛋率。

潘苑村原本有片水淹田,一到雨水季节,基本颗粒无收。经过干部群众的商讨和反复论证,引进了桑树种植,把这片水淹田变成了桑树种植基地。发展起来的新产业涉及了全村55户农户的利益,种植户的收益一直是驻村干部惦记的问题。

村民梁小亮告诉记者:“村里面经常

请专家领导来给我们指导,桑叶的长势和收成不错,现在丰收的时候,一亩大概能产2500斤,可以收入7500元。”

经开区幺铺镇潘苑村总户数339户,全村1239人。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全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7.7%,到现在全村脱贫。

脱贫是第一步,致富奔小康是第二步,如何奔也成为了驻村干部们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3年的驻村,潘苑村第一书记牟江感叹道:“今年是驻村工作组到潘苑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潘苑村从以前的省级三类贫困村,到现在变成林下有鸡、田里有桑叶,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元的小康村,村里面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这就是我们的动力,这就是我们的初心。”

2016年,依托“村社合一”的好政策,在驻村干部的助推下,潘苑村里建起了养鸡场。经过3年多的发展,现在养鸡场饲养的蛋鸡达到了2万只,每天产蛋的产值达1万元,惠及村里30户115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