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江 本报记者 高兰萍 文/图 时下,正值大葱上市时节,走进平坝区天龙镇二官村万亩大葱种植基地,眼见一条条通村水泥路贯穿于乡村山野间,一排排规范整齐的喷灌设施矗立田野中,一片片绿油油的大葱铺满田间地头。扑鼻葱香中举目望去,碧浪逐波。烈日当空下,到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大葱脆甜,村民笑声更甜。村民肖坤家种植大葱6亩,收入比种植玉米时翻了几番。算起这笔经济账,他乐得合不拢嘴:“我们这个大葱,产量高时一亩可以收8000斤左右,最低时亩产也有5000来斤。市价通常七八角一斤,算下来一亩地少说能挣3500块钱。”喜获丰收的又岂止肖坤?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户,个个都是大葱种植的受益者。 二官村大葱早已声名在外。村支书吴永林介绍,二官大葱不仅外形好,口感更是甜中有脆,凭借不呛人、不空心、抗病性强、利于贮存等特点,吸引远近客户纷至沓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与来自重庆、成都、南宁、柳州、武汉以及云南、海南等地的多个客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七月份直到春节,二官村蔬菜批发市场就没有闲置过一天,每天来往的货车络绎不绝。”吴永林自豪而言。 来自四川成都的蔬菜收购商米运东说:“二官大葱深受成都消费者喜爱。我们每年八月初就要到二官村来收葱,每天收五六万斤左右。” 看着眼前产销两旺的火热,谁能想到之前的二官村却是另一番光景?2010年以前,二官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产出少、价格低、销量差、耗时耗力,农民一年忙到头,兜里却没有几个钱。 “2010年,在区、镇政府和村委引导下,村里引进大葱种植。2010年到2014年间,我们逐步扩面。实践证明,大葱抗病能力强、转卖周期长,是个适合发展的好产业。2016年以后,大葱在我们村全面普及,改变了原有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了收入来源。2017年,村里一批小伙子当起经纪人,纷纷走出去,与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建立联系,为二官村搭建了良好的市场渠道。”说起二官村的大葱种植史,吴永林如数家珍。 调整结构、选准产业带来的发展红利,让二官村下决心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在村支两委积极争取、区政府大力支持下,二官村的机耕道全部硬化,优质大葱送往外界的运输“脉络”得以打通。由此,二官大葱走向全国各地市场的路子走得更顺畅了。 近年来,二官村以大葱种植为范本,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以种植大葱、辣椒等高效经济作物为主,遵照“以销定产,市场效益有保障;以质取胜,绿色生态有保障”的理念,打造起385.5公顷“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目前已获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定。截至目前,全村种植蔬菜16700亩,其中大葱种植10000亩,总产量6000万斤,产值6000万元。全村蔬菜总产量9610万斤,总产值1.0045亿元,创历史种植收入最高峰。凭借蔬菜种植,二官村跻身亿元富村行列。 二官村擘画的这幅产业发展蓝图,是各方久久为功的努力成果。驻村书记韩克益介绍:“二官村发展蔬菜种植已有十多年历史,在销售上,除了相关部门扶持,村里年轻人担任经纪人自主联系各地市场,让蔬菜销路不愁;在发展理念上,我们始终坚持以销定产、以质取胜,做好生产与市场两端的平衡;在配套设施方面,区、镇政府大力支持,总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让生产、销售各环节省时、省力、省资源,大大降低成本。” 平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邹永平说:“在平坝区农村产业革命中,农业农村局首先针对每个村不同的情况做好产业选择的引导。二官村土地资源丰富、大葱种植历史悠久,我们重点作好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引导,让大葱形成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同时,通过田间地头的基础配套和交易市场配置项目形成多方引导和带动,让所形成的产业得以稳定、持续发展,再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子发展。” 如今,二官村以大葱为代表的“产供销”一体化蔬菜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获得国家农业部确认并授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成为平坝区蔬菜产业龙头,蔬菜种植惠及每家每户。秉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二官村将建设蔬菜分拣中心和生产加工中心,全面升级蔬菜产业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擦亮二官村蔬菜品牌。“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二官村走出了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