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兰萍 文/图 夏末时节,黔中大地果实飘香,色彩斑斓:樱桃、火龙果红红火火,猕猴桃、西瓜绿意盎然,芒果、枇杷金黄丰硕,蓝莓、葡萄深紫诱人…… 近年来,我市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依托立体性气候特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抓项目、办样板为手段,以带动全面发展为目标,精品水果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资源优势不断突出,种类结构不断优化,地方特色水果得到快速发展,呈现出产业化、特色化、园区化,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产业带动 助农增收 又是一年丰收季,关岭自治县花江镇白泥村火龙果种植地里,红艳艳的火龙果掩映在碧绿枝叶间。一大早,白泥组村民李开云一家背上背篓,拿着剪子,忙着到地里采摘今年的第四批果实。 2012年前,外出务工、传统农作物种植让辛苦劳作的李开云一家找不到致富门路。关岭自治县开始推广火龙果种植后,李开云把家里20亩地全部种上火龙果,并加入到村合作社,享受统一管理和技术指导。“火龙果6月份开始采摘,到11月份采摘完毕,每年要收8批左右。亩产2000斤以上,年收入十几万元,是以前种庄稼的十几倍。”李开云忙着剪果的手不停下,嘴巴笑得合不拢,守着火龙果地这个“聚宝盆”,全家老小不用外出务工也过上了富足日子。 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蜂糖李声名在外,今年销售又火了一把。“果子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已经被各地水果批发商订购一空。”当地村民介绍说,以前种粮食一亩地一年到头收入不到2000元,改种蜂糖李后,一亩地的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 火龙果和蜂糖李所带来的脱贫效益成果是我市精品水果助农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底,全市各类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共104.02万亩,较去年增加97.67万亩,增幅6.5%,其中新增水果面积7.58万亩,水果产量68.5万吨,产值39.67亿元,较上年27.21亿元增幅45.8%,水果价格较去年上涨0.74元/公斤,涨幅14.7%,产业化趋势凸显,水果产业成为安顺市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如今,镇宁的樱桃、蜂糖李、芒果,关岭的火龙果、猕猴桃,紫云的蓝莓等精品水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在农村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开出了“金银花”,结出了“致富果”,引领农户走上小康路。 因地制宜 特色发展 八月炎夏,镇宁六马镇打帮河沿岸,2万余亩芒果基地,绿叶覆盖的枝条下,芒果丰美的果实甜香扑鼻,喜迎丰收的果农将刚摘下的芒果从桶里小心的转移到用于运输的船上;关岭自治县岗乌镇谷目村,从福建引进的山红柚个大皮薄,沉甸甸坠于枝头,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完全成熟…… 一方水土养一方果木。我市立足各县区区域、气候等自然优势,科学定位、精准施策,大力实施地方特色林果产业策略,重点调整水果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名优特水果品种,积极推进“一地一品”进程。 镇宁自治县南部是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区,具有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适宜发展热带精品水果产业。蜂糖李是该县地方选育特色品种,纳入该县“一县一业”打造,形成以六马镇为中心的蜂糖李种植产业带,辐射六马镇、良田镇、简嘎乡、沙子乡等乡镇。 凭借生长环境独特不可复制、品种独特不可复制、口感独特不可复制3个优势,2017年,“镇宁蜂糖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荣获“全国优质李金奖”荣誉称号。依托独特的气候、地理资源优势,除蜂糖李外,镇宁大规模种植火龙果、芒果、菠萝等热带作物,把特色精品水果培育成为生态建设、农民收入、产业发展的增长点。 关岭自治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时数长,地势高低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具有发展多种水果的气候资源优势。近年来,关岭水果产业通过更新优良品种、强化科技服务、发展种植大户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形成具有明显气候特征的水果产业带布局。该县科学规划,围绕北盘江流域及打邦河沿岸适宜种植水果片区,以高低海拔划分,海拔1000米以下乡镇大力发展火龙果、芭蕉、枇杷、柑橘等热带精品水果3.46万亩;中高海拔以李、桃、梨、樱桃等为主,形成落叶果树产业带总面积11.7万亩。 如同镇宁、关岭两地,我市各县区依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精品水果。其背后是我市在精品水果产业上的久久为功。“十三五”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地方特色水果和优势水果为发展方向,着重加大地方名李、桃、火龙果、葡萄、金刺梨等精品水果的种植力度,全市水果面积逐年扩大,种植结构从传统粗放型向集约精品化方向转变,水果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下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