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安 最近有媒体邀请乘客为铁路部门“找茬”,服务缺位、商品太贵、换座霸座等都成为“槽点”,而大家投诉最多的,还包括安静权难以保障——乘车时总有人高声喧哗。 随着城市化程度日渐提高,安静竟成了一种奢侈,维护安静就成了一种企盼。此前,一名武汉市民乘地铁在留言中表示,地铁内说话声音大、刷电视剧和视频时大声外放、打电话聊天大声的现象最令人反感。从乘客的权利诉求来看,希望自己能够在公共场所享受到必要的安静权,也就是不被他人发出的过大过高的声音影响和打扰的权利。 其实,从法律层面来说,目前还没有这一权利的相关规定。记得几年前,泰国曼谷轻轨列车安装了液晶电视,结果,引起很多乘客的反感,他们组织了一个叫“人们爱安静俱乐部”,向轻轨经营机构递交了拆除车厢电视的建议书,理由是侵犯了乘客的“安静权”。 各种生活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商业噪声会妨碍人们的工作与学习,影响生活质量,给人造成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噪声污染会成社会公害。近年,我国从许多方面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公民交通出行方面的文明素养提升不能落后。但从火车上大吵大闹等现象普遍看,公民在这方面的文明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文明乘车不是要求大家静音,但理应考虑到别人的安静权。很多场合中,正是这种为了他人而克制自己的自觉构成了一个人的素质、一个社会的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让车厢安静下来,归根结底还得靠社会整体文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仓廪实而知礼节,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与之匹配的公共守则。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提升,我们对公民素质、社会文明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也必然会对不文明现象越究越细。列车车厢是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少不了交谈聊天,音量高低更全凭主观判断,完全指望列车员去打招呼并不现实。列车本身制造的噪音在大大降低,乘客制造的人为噪音却没降下来,我们又何来良好的乘车体验?当我们都没有安静权可享,对周围的噪音只能忍受时,谁都不可能在安静中愉快地出行、诗意地栖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