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中所村:
“爱心妈妈”情暖留守娃

2018年11月19日第03版

分享到:

□实习记者 桂传念

11月的贵州初冬,寒风有些刺骨,迎着薄雾,记者踏上了寻访西秀区大西桥镇中所村“爱心妈妈”的路途。上午11点,村委办公楼二楼的会议室里,人头攒动,娃娃们紧紧依靠在一起围坐在桌前,认真地书写着作业。

中所村妇女主任张万芬告诉记者:“中所村现在有65个父母在外打工留守于家中的娃娃,有将近一半都还是小学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里的长辈们又逐年衰老,娃娃们的成长路上又不能离开父母亲人的关心和照顾,在与村里的村贤寨老们商榷再三后,2014年,村委联系了中所小学石清兰老师,看看能不能成立一个‘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帮助这些娃娃,给他们辅导作业,和他们聊聊天,陪他们一起做做游戏,给他们一些亲人般的温暖。没想到当时就和石老师一拍即合,立即联系了10多名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来,就这样,‘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顺理成章的成立了”。

采访中,有一个写作业极其认真的孩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叫张琪飞,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石清兰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去世得早,只有奶奶与兄弟俩在家生活度日。”每天下午放学后,你总能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站在镇幼儿园门口等着年幼的小弟放学。给奶奶和弟弟做完晚饭后,他才得空开始自己的学习。可即使是这样,张琪飞学习成绩在班级仍是名列前茅。

石清兰既是“爱心妈妈”也是志愿队的队长,据她介绍,中所村“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14名队员主要是中所小学的女教师、各村民小组组长,志愿队成立四年以来,成员除了定期到留守儿童家家访,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外,在周末大家轮流值班陪伴娃娃们,辅导作业,关心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六一”儿童节和中秋节等节假日的时候给娃娃们送上一些书包文具。“我更愿意和这些娃娃们做朋友,在这里他们不用把我当成老师、当成大人,不给他们课堂般的拘束,老师的威严,只给他们更多妈妈一样的关心、关爱、关怀和鼓励,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爱心妈妈’真正要做的事。”

10岁的尚博羽和9岁的尚博涵是一对姐弟,他们的父母都在福建务工,年幼的姐弟俩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弟弟尚博涵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和姐姐都喜欢每个星期六到这里来写作业,这里有石老师和幺伯伯(孩子们对张万芬的称呼),作业不懂我可以问问石老师,幺伯伯对我和姐姐,还有奶奶都特别的关心,写完作业后还有很多小伙伴和我一起在院坝里踢球玩耍。”

看着娃娃们奔跑于操场上高兴真诚的笑颜,张万芬说道:“‘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从成立以来,就得到了不只我们中所村,还有其他村寨老少妇孺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现在不仅仅是留守娃娃们在这里学习,还有很多父母同在身边的孩子也加入进来了,每到周末,我们的这间小会议室里经常都是座无虚席。

面对接下来的工作,张万芬坦言:“有动力也有压力,接下来如何发展壮大‘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给孩子们更多的学习和玩耍空间,如何更好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平复他们的烦恼,帮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爱心妈妈’这四个字里蕴含的温情和责任。”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