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艰巨、砥砺前行!自全省春风行动号角吹响以来,开发区迅速部署、立即行动,以“13个贫困村、5080名贫困人口”为靶心,发起全面冲锋!春风吹过产业兴,以“农村产业结构革命”为重点,向“四场硬仗”发起总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勠力攻坚。 初夏的早晨,家住开发区幺铺镇磊跨村村民韦兴刚与25岁的扶贫主任范厚松来到他家的蔬菜大棚里,查看西红柿长势情况。排排成架的西红柿,叶正鲜,果正实,丰收在望,喜悦在即,韦兴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西红柿经济收入账。“我今年种了11个西红柿大棚,采摘下来有11万斤,平均算,一个大棚可以赚七八万元。” 在离磊跨村7公里外的幺铺镇南山村蔬菜种植基地里,当地村民开始了一天的蔬菜采摘工作,清洗、装框、上秤、打包装车井然有序。 正在采摘黄瓜的贫困户齐老伯说起在家门口打工,老人家很是高兴,因自己的媳妇、儿子均属聋哑残疾人,现在蔬菜基地打工,一家人不仅有活干,有钱赚,每人每天60元,好日子硬是有了新盼头。 成立于2016年7月19日的南山村蔬菜种植基地,在2017年完成建设100余亩6万多平方米的蔬菜生产大棚及服务设施。目前,基地已投入资金940多万元。合作社临时用工60人,高峰用工80多人,并帮助村里11户贫困户就业,带动全村20余户村民种植蔬菜,合作社2017年蔬菜产值达640万元,基地现在每天外销蔬菜达2吨左右。 “下一步,我们村将依托这两个产业,把合作社蔬菜、食用菌两个产业做大做强,并对土地全覆盖流转,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站在蔬菜基地,安顺开发区幺铺镇南山村村主任齐庆怀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 幺铺镇羊场村的村民谢朝唐是村里的运输户,他说,以前自己运输一车货到城里需要一小时,现在30分钟就到城里了。过去自己给村民拉一车货需要300元的运输费,现在只需要250元,除去油费及车辆维护费用外,他还赚取100元的运输费,与此同时,找他拉货的村民运输费也降了几十元,双方都实现了双赢。 “村里这个路在以前走在路上,可以说是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基本是不成路。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给我们把这个路修好了,绿化也搞了,现在我们村运输不愁,大家都往小康路上奔!”谢朝唐说。 一路通,百业兴,羊场村的路变宽变靓了,自然得益于开发区围绕农旅结合打造的开发区“十里荷廊”休闲农业示范园项目的实施。该项目核心区种植面积7000亩,横跨安湖、磊跨、羊场3个村,沿途6.7公里,是2017年新增的省级农业示范园区。项目于2017年初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由贵州天地人和公司投资种植,去年完成一期种植面积3000亩。今年将种植面积增至10000亩。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天地人和公司提供藕种和技术服务,保底收购,带动58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78人参与种植。 要想增收快,需要龙头带。2016年,宋旗镇创新村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在全区率先进行“三权促三变”改革,注册成立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我家以土地入股公司,800元一亩,我在这里上班很好,一个月有三千元工资,一年有三万元收入。”一边采摘食用菌一边与记者攀谈的宋旗镇创新村村民赵芬如是说。 目前,聚福菌公司除按每年每亩960元保底土地入股分红外,还按年产1000万菌棒的保底产量,每棒0.03元的利润分红给村集体,村集体再根据“333制”原则进行再次分配。 “三分之一的利润分给全村66户179人,三分之一分给合作社社员,三分之一分到村集体壮大村集体资金,并用于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对于无劳动力,无土地的贫困户,我们支部动员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共65万元入股合作社,每户保底分红约3000元,村里食用菌企业提供了300余个工作岗位,优先使用周边村寨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创新村副支书王仕荣说。 快马加鞭,再次发力。2017年,开发区投资1300万元支持13个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并设立食用菌产业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鼓励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2元,同比增长10%。截至目前,已带动全区发展食用菌大棚达2000个,可带动贫困户800户1800人的稳定脱贫。同时,还为安顺各县区提供菌棒生产、技术指导。目前,全区2000个食用菌大棚达到满负荷种植,带动全市15个乡镇34个村参与种植。同时,投入5000万元启动食用菌深加工项目,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 今年年初,全省春风行动开展以来,开发区围绕春风行动,助力产业“遍地开花”。全区通过“三变”改革,推进农业产业革命,优化农村产业“八要素”配置,盘好大菜园、培育大农业、推进大扶贫。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就业、自主种植或采取“3331”、“特惠贷”入股等分配形式,实现利益联结。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放“特惠贷”共514户、金额2310万元,贷款自主创业374户、1610万元。培育鲜花苗木、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余亩,玛瑙红樱桃、软籽石榴等精品水果1700余亩,以现代高效农业代替传统农业,让全区百姓共沐脱贫致富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