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典 文/图 夏日微风,瓜果飘香,6月20日,记者来到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只见一派忙碌景象:山上,果子已缀满枝头,村民忙着采摘李子;山下,一筐筐李子已堆放整齐,等待着被客商带走。在六马镇综合农贸市场,许多工人正在搭建着舞台和展板,紧张而有序的为22日的镇宁首届蜂糖李文化旅游活动做着准备工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年来,六马镇依托得天独厚的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条件,大力培育李子产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强村与富民“双赢”的新路。 凝心聚力 在“特”上着力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一招。 “六马镇气候和地理环境构成了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的优越条件。”六马镇党委副书记苏洲洲介绍道,依托如同“天然温室”的气候以及特殊的土壤成分、酸碱度、微生物群落等优势,六马镇地方选育特色品种“蜂糖李”纳入镇宁自治县“一县一业”打造,成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据统计,目前,李子种植面积达到11万余亩,已挂果6万亩,覆盖贫困户2650户11543人。2017年六马镇李子总产量达3.2万吨,总产值达4.75亿元,人均收入达15500余元。2018年,李子总产量预计达3.5万吨,总产值预计达6.34亿元。 随着李子产业的发展,六马镇积极打造了省级高效农业园区——镇宁自治县蜂糖李产业示范园区,并把党员群众培养成产业带头人、把产业带头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强化基层堡垒建设,采取“党支部(村委)+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覆盖了100%贫困户。 (下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