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百姓实现安居梦
——我市掀起棚户区改造大会战热潮

2017年6月9日第01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鲁开伟

告别破旧不堪的低矮平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小区内的绿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在西秀区大龙潭保障性住房安置点,今年刚搬进新居的帆布厂老职工顾维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从1966年帆布厂成立以来,我们就一直住在厂区的宿舍区里,到现在已经半辈子了,房子也越来越破旧。” 顾维新说,感谢国家棚户区改造的政策,让我们的住房条件改善了,有个舒服的家。

我市从2011年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至2016年,共完成216个项目128174户的改造任务,累计完成投资273亿元,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有力推进,广泛地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安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客观需求,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安居工程、民生工程。” 6月7日,在全市2017年棚改大会战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曾永涛强调,要紧盯全年棚改目标任务,对标对表扎实有效地抓好各项工作,坚决打赢棚改大会战,为建设“富美新安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改造棚户区4.5万户作为“十件实事”向全市公开承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态度。

棚户区改造涉及面广,惠及全市千家万户,同时工程项目也面临诸多困难。如何破解棚户区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成为了推进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的首要问题。

“棚户区改造国家资金补贴约每户2万元,而拆迁一户平均需要40万元左右。”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主任罗黔生说道,全市完成2017年的棚改任务至少需要240亿元,资金缺口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破解资金问题也成为了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

罗黔生告诉记者,今年5月28日,财政部下发了文件后,放宽了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融资条件,为此,我市立即牵头抓紧督促开展2017年棚改项目融资工作,尽量减小融资工作停顿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充分运用好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我市积极启动棚改项目融资工作。积极申报配套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情况。目前,全市共27个项目(含往年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获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分配资金3.3亿元;主动与国开行、农发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联系对接项目贷款工作,认真做好项目规划,做好融资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2016年1月、2月及今年分别举办了全市棚户区改造暨房屋征收业务专题培训会,各县区(管委会)住建局、棚改办、各有关乡镇(街道办事处)、拆迁公司等几百余人参加,培训涉及金融、法律、拆迁等方面相关知识,全面规范了棚户区改造的相关工作,为做好城市棚户区改造基础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进中华东路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开会、处理文件、接待居民、办理相关手续……到处都是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市棚改办规划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华东路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我市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不仅仅是开发建设,还要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相结合,挖掘其文化内涵、保留其历史风貌,所以涉及面广、程序复杂、任务也相对较重。

据了解,中华东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原规划用地总面积约394亩,其中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保护性开发用地面积330亩,环境协调区用地面积64亩,范围为东至市二中西界墙,南至中华东路,西至中华北路,北至金匮街、虹山湖路,据统计,需征收人共2589户,房屋拆迁总面积256678平方米。

家住儒林路的陈莉珠作为第一批搬迁的住户,目前已经通过实物安置住进了清水湾的新房。“以前的住房已经购买了20多年,属于上世纪修建的老楼房,房屋的设计已经赶不上时代,生活环境脏、乱、差,现在分到80多平米的新房,小区内环境好、设施齐全,自己很满足。”陈莉珠高兴地说。

(下转2版)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