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古宇 “乱石旮旯地,牛马进不去;耕种几大坡,收入两小箩。”这曾经是普定县很多石漠化严重山头的真实写照。可生活在普定的人,近年来慢慢发现很多曾经的石漠荒山,如今已成“金山银山”:城关镇梭筛移民把石旮旯变成了桃花园、坪上镇万余亩石山头变成了冰脆李种植基地、鸡场坡乡怪石嶙峋的肖家大坡在数千亩茶叶簇拥下铸起了生态屏障…… 作为黔中岩溶山区,普定县岩溶地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4.26%,石漠化面积占35.8%,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6%,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为了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普定县坚持扶贫开发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相结合,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坡改梯等防治工程为主导,以农村沼气、“五小”水利、人畜饮水等工程为支撑,通过“防、治、保”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逐步探索出“政府主导、多管齐下、因地制宜、产业带动、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式治理模式,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让贫瘠的石缝里升腾起绿色的希望。截至2015年末,该县森林覆盖率为46.8%。 “十二五”期间,该县共完成人工造林19.3133万亩,是目标任务10万亩的190%以上。顺利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完成封山育林9万亩,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完成35.84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14万亩地方益林管护及补助资金兑现工作。 在石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该县注重生态效益和产业效益相结合,围绕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因地制宜打造林业产业,推动金刺梨、黄金梨、核桃、梭筛桃、冰脆李为主的经果林产业规模迅速增加。截至目前,各种经果林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0万亩以上。围绕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安顺梓涵农产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成都九洲投资公司等10余家林产品加工、储藏、销售及精品水果种植等为主的企业。产业示范带动基地初步建成,示范带动效果明显。马官镇牛干坝千亩金刺梨示范基地、城关镇后寨黄金梨基地、陈家寨村梭筛桃基地、坪上镇冰脆李基地已经基本形成,效益明显。 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十二五”期间, 普定县连续开展“天网行动”、“雷霆行动”、“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等专项行动,遏制住了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森林防火“村为主”,实行森林防火村民自治,使该县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据2015年统计数据,普定县尚有荒山3.2825万亩、疏林地0.0424万亩、未成林地1.4808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8.8万亩、重要水源地15至25度坡耕地2.8567万亩。 “十三五”期间,该县将大力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四旁植树、城镇绿化和通道绿化建设,整合部门力量,鼓励社会参与,统筹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到2020年,力争森林保有量突破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55%以上,林业产值达15亿元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 为了完成“十三五”生态建设目标,普定县将克服资金投入不足、栽植难度大、成活率低、管护成本大、基层林业技术力量薄弱、林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等困难,抓住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新机遇,紧靠退耕还林新政策,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结合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推进经果林种植。同时注重品牌培育、产品加工、储藏物流、市场营销等环节建设,完善产业链,形成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良好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