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

2016年3月8日第02版

分享到:

    (上接1版)

    寓帮于管  严遵法则善用情理

    “节日期间,要严格遵守:慎交朋结友,禁止接触对自己矫正不利的人;慎应酬饮酒,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这是春节前,镇宁自治县募役乡司法所《致全乡社区矫正人员及亲友的一封信》中的内容。

    法则有章,情理有道。社区矫正工作既要遵法遵规,也要用心用情。

    “周听其音、月见其人、适时走访。”市司法局局长尚勇对此项工作的要求简单明了,直击重点。

    西秀区将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任务,要求社区矫正做到“四清楚”(清楚家庭背景和基本情况、清楚社会交际、清楚思想动态、清楚就业生活情况)和“五必谈”(遇到困难时必谈、请销假时必谈、与他人发生纠纷时必谈、出现重大疾病等突发状况时必谈)工作法,帮其困、解其结、束其行、正其心。

    “该帮的帮,该管的管,对违纪违法的社矫人员绝不姑息。”西秀区司法局局长魏敏告诉记者,主城区社矫工作量大,管控上出不得一点差池,2015年全区共建议撤销缓刑6人,建议撤销假释1人,对7名因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罪犯进行收监执行,暂予监外执行期间不听管教建议收监2人,警告处分6人。

    付出在平时,成效看数据。

    截止目前,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共办理监狱、法院、公安机关等委托调查案件3106件,建立就业帮扶基地5个,开展就业培训420人次,建立教育基地8个,组织学习教育4942人次,社区服务4670人次,个别谈话教育8158人次,心理辅导1219人次,帮助落实低保78人次,帮助落实承包田421人次,指导就业(就学)339 人次,协助解决危房补贴16人次,救助帮扶棉被60余床。

    寓点于面  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

    人群在社区,矫正在社区,工作成败来自基层的一线实践。

    书信教导、组织集中教育、集中观看警示片、集中公益劳动、家访回访、建档、帮扶……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触角身姿不同,但从不漏掉一个角落。

    关岭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社区矫正功能的全方位布局及功能体现。

    开发区在全市试点开展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引进LBS手机定位技术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身份鉴定、电子手环定位。

    西秀区创新社矫衔接“三定”工作法……

    基层探索边行边试,统筹部署未雨绸缪。全市市、县、乡三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实现全覆盖,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指导管理,法院、检察院、公安、关工委等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3675人,累计依法成功解除矫正2631人,现在册社矫人员1044人。5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社区服刑人员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取得了“双赢”。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