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白水镇打翁村地处贵州西部低洼地带,平均海拔约900米,长期以来是经济薄弱村。担任打翁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潘永美带领群众种果树、绿荒山,发展林下经济,如今,这些“绿色银行”富了群众口袋。 打翁村辖2个自然山寨180户880人。1999年以前,村里的这两个寨子还未通公路,村民靠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取暖。 2001至2003年,时任村主任的潘永美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带领村民投工投劳修通了6.4公里的公路。路通了,但村民们的日子依然不富裕。 2007年,潘永美去湖南省怀化市看望出嫁的女儿,发现那里的村民都在种植椪柑。“眼前一片金灿灿,家家户户都靠椪柑修起了小洋楼。”羡慕之余潘永美开始打听种椪柑的技术。 经过一番研究学习,潘永美了解到,打翁村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6℃,雨量充沛,具有发展椪柑规模产业的良好优势,于是她便从怀化购买了1200株椪柑苗种在村里的荒山上,3年后,最初种椪柑的10户人家收入18万元。2012年,尝到甜头的村民将椪柑种植面积扩大至350亩,平均亩产1000斤,收入105万元。家家户户用卖椪柑的收入修起了楼房。 在椪柑产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潘永美发现,由于家家户户都是单打独斗,果品的品质差异大,产量也不稳定。2014年5月,她带领村民成立了打翁村椪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打翁村椪柑的规模、品质、价格、包装、市场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打翁村走上了农副产品规模化种植、公司化管理的道路。2014年,合作社椪柑林挂果250亩,产量87.5万斤,基地营业收入437.5万元。 “是潘支书带领我们把荒山、石山变成了绿山金山。”村民们笑着说。现在的打翁村,家家有电器,户户有摩托,金黄的椪柑压弯了枝头,村民们脸上掩饰不住丰收带来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