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Newspaper Layout
上海行的 红色印象

2015年8月21日第07版

分享到:

    □李宏

    初夏的上海,骄阳似火。为提升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安顺市政协委托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政协委员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委员们通过专家授课、参观考察、主题研讨、现场教学等的学习内容,受益颇深、启发很大。

    作为49名学员之一,几个现场教学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色的记忆久久挥之不去,一直萦绕在心中。

    一大会址 觉醒奋进的见证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现望志路)76号,一处普通的石库门两层老楼,会址两旁栽满梧桐的马路见证了来自全国的13位代表在这里初创伟业。就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

    走进展厅,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眼球,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了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屏幕上是一大会址中展出的一部分实物,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片,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感慨万千。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我的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1921年难忘的峥嵘岁月。

    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四十余年的历史文物,是中国人民从受尽屈辱到觉醒奋进的见证。列强侵略中国时分赃的《时局图》,复旦大学陈望道教授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详本,孙中山、黄兴、秋瑾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物,一大会议场景、南湖的游船……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自己在思想上对党从发展到成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岁月积淀的精神像陈年老酒在我的心中酿出感情,成为我人生的精神支柱,不断激励着我前行。

    鲁迅纪念馆 展现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1951年1月正式开放。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近年扩建后的新馆。新馆保留了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边是“百草园”,种植有许多中学课本学过的鲁迅作品中描写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搬移过来的石井栏、乌蓬船等。顺着石级台阶而上,鲁迅先生生平陈列模式新颖,采用专题陈列: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厦民族魂五个展厅,全方位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历程、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以浓墨重彩展现了一代伟人的熠熠风采。

    鲁迅纪念馆拥有文物文献资料二十余万件,大量珍贵的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使人倍感亲切。其中有《藤野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手稿、《毁灭》的译稿等,先生逝世前两天所写的未完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手稿,告诉我们鲁迅先生真是用自己的笔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令人肃然起敬。展厅中还有鲁迅发表《孔乙己》的《新青中》杂志,刊有鲁迅致中共中央信件部分内容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等珍贵报刊,有鲁迅与宋庆龄、肖伯纳的照片合影,有鲁迅喜爱的金不换毛笔和文房四宝、先生穿过的毛衣、长衫等遗物。……在鲁迅世界里漫步,我的心情难以平静,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一直萦绕在我的耳旁:“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多伦路上的“文学重镇”

    上海建成最早的城市马路四川北路北段,一条几百米长的多伦路静静地延展出去,这条幽静曲折的小街道,曾经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时刻,被很多人称为“现代文学重镇”。初夏太阳当顶、知了鸣叫的一天上午,我走进了多伦路一幢英式花园别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纪念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小的多伦路上一度“群星璀璨”,鲁迅、瞿秋白、丁玲、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30多位左翼文化人聚居于此,不时进行频繁的文学交流。

    走进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一楼展厅展现了85年前左联成立时的场景。在这间普通的教室里,一席讲台、一块黑板、几条长凳,当时的进步文艺作家团体,就在此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文艺运动。与会50多位作家济济一堂,有的不得不站着,连门外也站了人。

    “左联”继承了“五四”新文化传统,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实践,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都为此作了不少翻译、宣传工作,左联作家群始终高举“文艺大众化”旗帜,提倡无产文艺的通俗化,竭力来做浅显易解的作品。

    “左联”从成立到解散,短短六年时间,留下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涌现了“左联五烈士”——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鲁迅先生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纪念》等著名文章,“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他预言“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现他们的时候……”左翼作家联盟“六年坚守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中国文化文学传统中一直发展延续着……”。

    临别上海的那天,滂沱大雨像预约好似的光临上海滩,带走了酷热,留下了沁凉。夜晚,漫步在幽静的复旦大学校园里,仰望深邃的夜空,白云缓缓流动,依稀可见繁星点点……短促而难忘的一周过去了,留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久久不能释怀。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