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可吟 郭平生是当地的“山歌王”。6月30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和旧州镇陇灰中学的老师商讨着“屯堡山歌”进校园的事儿。 上一次见到郭平生,是他在2007年的屯堡山歌大赛上获得“山歌王”的时候,那时他35岁,一袭对襟蓝色长衫,地道的屯堡男人的形象。 时隔八年,再次见到他时,岁月在他的脸上增了些许痕迹,这个热情的“山歌王”也从选手变成了评委,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有了新的身份——我市屯堡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大约过了半小时,郭平生结束了工作,递上一杯热茶,一脸歉意的笑容。 “屯堡山歌是屯堡人的精神大餐,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深受老百姓喜爱。所以我想让屯堡山歌走进校园,从小孩子开始培养本土的‘百灵鸟’,让这种文化得到传承。”郭平生大致向记者介绍了他现在正在筹备的事。 在屯堡山寨,每到农闲或节庆日子,山歌对唱是群众最常用的欢庆方式,无论是田间小憩,山野邂逅,总能通过山歌互诉衷肠。这种独有的文化现象成为屯堡村寨的文化地标。 “我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唱山歌,十二三岁开始跟着外祖父、舅父学习,后来又跟着陈安全老师学习,直到现在仍然在田间地头、屯堡巷道中跟着老人‘淘’唱本。”作为土生土长的屯堡人,郭平生从小就耳濡目染,对于山歌也固执地喜爱着。 之所以用“固执”,那是因为郭平生母亲最初并不希望他去学习唱山歌,总认为那是不务正业的行为,有一次知道郭平生不上学跑到邻村的寨子去听山歌,还为此责罚过他。可郭平生还是瞒着母亲,想方设法的去学习。 长期的积累和执着的追求,让郭平生的脑子里装满了许多唱腔和唱词,18岁那年村子里开展“闹春景”活动,他登上了舞台,这一唱,唱出了郭平生的精彩人生。 初获掌声的郭平生,慢慢在舞台上找到了感觉,后来不论本村还是邻村,哪里有唱山歌的活动,他就出现在哪里,一次次表演让他的唱腔越发精练、老道,长期的积累也让他张弛有度。 2007年,西秀区第五届屯堡山歌大赛中,经过3轮、20多天的比拼,郭平生从120多人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获一等奖,并荣获“屯堡山歌歌王”称号,获得奖金1万元。 “当时,那1万元可以解决一家人的生活,解决孩子们上学的学费。”郭平生向记者说起第一次获得“山歌王”称号时的那种激动如在当时。 紧接着,郭平生又参加了2009年的安顺市山歌大赛,再次获得“屯堡山歌歌王”称号。 从18岁登台表演,到当上“歌王”,郭平生用了18年的时间。 近几年安顺的山歌大赛,郭平生成为了评委,他说:“角色的转变让我重新审视山歌的形式和内涵,对于我是一种提升,促使我更用心钻研山歌的文化内涵。”郭平生十分珍惜当评委的机会,每一次大赛结束他会进行总结,做好传承工作。 如今,美丽乡村建设让郭平生激发了创作热情,他赞美家乡、宣传计生政策、唱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词成为寨中传唱率最高的唱词。 说起唱山歌从中受益的事,郭平生说:“我从山歌中找到了快乐,也找到了成就,每年春节期间参加山歌表演,都能得到二三万元收入,而且受人尊敬,所以我唱得乐滋滋的。”几年下来,山歌比赛郭平生从中获得四五万元的奖励,这也给他全靠农业生活的家庭带来许多温暖。对于他来说,山歌是他的生命之魂,是他生活的一份子,既是精神食粮也是家庭的经济来源。 “我现在在学校教学生唱,做好传帮带的工作,要让屯堡山歌发扬光大,有时间的时候我也会把记忆中的许多唱词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郭平生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