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态

2015年3月23日第05版

分享到:

    3月6日和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江西团和吉林团两谈“政治生态”。过去8个多月里,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政治生态问题进行阐述。专家认为,净化政治生态,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取向。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关系中国的未来。

    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要求,今年开始,尤其要突出问责,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深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要巩固成果,推动地市一级和国有企业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反腐的脚步一直未停止,而在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的高度。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显示,2014年涉嫌违纪的中管干部已经结案、处理和正在审查的有68人。而在惩罚监督方面,去年巡视了三十一个省区市,还有十多个部门。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通过持续的高压反腐,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不敢腐”的氛围,而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管理、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等举措,正在构筑起“不能腐”的制度“笼子”,达到标本兼治。

    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研究修订行政监察法。

    竹立家认为,通过推进反腐立法,达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用权”的目标,使权力按照规范、法律运行。同时,“也要加大监督权力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在制度和法治所织成的笼子里。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