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锦卫) 为期10天的听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筛查活动结束,到3月17日,关岭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在全县开展对0岁至6岁符合康复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作初步鉴别中,4名残疾儿童获得康复训练,有希望获得新“声”。 据了解,对残疾儿童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和配戴助听器,是国家实施的残疾人抢救性康复项目和“七彩梦行动计划”要求,以利于从源头治理和减少残疾的发生。每例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对象将给予1.4万元的资金救助。关岭残联从3月初开展本项工作,对全县已办证的0岁至6岁残疾儿童,逐一进村入户筛查,在初步筛选出来的8名残疾儿童中重点筛选出4名符合康复训练条件的对象,其中2名为继续训练对象,2名为新增训练对象。 据介绍,许多早期残疾儿童只要能得到及时的训练,他们的生理功能基本可以康复。关岭残联在筛查工作中,每到一处,都积极宣传抢救性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贵州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并发放宣传手册,让大家知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和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促进残疾预防意识和通过康复训练补偿听力损失理念,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活动中筛选出的对象将于近期送到安顺市聋儿培训中心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残疾儿童听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对不符合康复训练的儿童,安排适合其特征的康复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