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公益基金帮扶紫云大营乡大岩村大坪小学记 □本报记者 李铠 文/图 紫云自治县大营乡大岩村地处麻山深处,道路蜿蜒、山高路远,最困难时,进出大岩村需车步结合,单边行程7小时。 3月19日,记者随大岩村 “第一书记”、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冯朝生再次前往大岩村,同行的还有青岛尚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小书包”公益基金发起人郑小龙。“大岩村的山大,贫困面也大,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们特别是孩子们接触外界的机会少之又少。”途中,冯朝生向郑小龙介绍起了大岩村的情况。初次面对这个贫困山村,郑小龙一行颇为感慨,“扶贫工作重在扶智、扶志,像大岩村这样的贫困地区,教育工作更应该重视。”郑小龙说,这次到大岩村来,就是想为村里的学校和教育工作出一份力,想通过“小书包”公益基金,让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了解大岩村、帮助大岩村。 经过数小时车程,中午时分,记者一行抵达大岩村大坪小学,一路上已难见到坑洼不平的土路,取而代之的是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以前来大岩村可不像现在这样轻松,有些地方路太烂,车走不了只能步行,现在好多了,车子都能到村到组,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冯朝生说。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市发改委先后帮助大岩村争取到中央投资“农村公路支持大营至岩脚项目”,预算投资400万元;省发改委“大岩村修建通组打铁沟至姜家湾道路项目”,资金投资40万元;“坪头至大坳通组道路项目”,资金20万元,切实解决了大岩村村民出行难问题。 走进学校,正赶上学生们的午餐时间,150余名学生在操场上排队领取营养午餐,见到我们的到来,学生们兴奋又好奇。大坪小学现阶段共有155名学生,分为1至6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学校的两层小楼就是学生和老师们所有教学和活动的场所,由于条件有限,学校便把一间10多个平方的教室隔成两间使用。为改变大坪小学的教学条件,市发改委积极争取资金84.72万元,为大坪小学的学生建新教室、老师建新宿舍,同时还对修建中的“姜家湾-沟脚-望水田-王家寨”的道路进行了调整,从沟脚到大坪小学增加了8.6公里的新建道路,待到下个学期开学,大坪小学的学生们就可以在新教室里读书、走新路上学了。 “同学们,这些课本、图书都是青岛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送给我们的,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他们的希望。”学生们吃过午餐,冯朝生、郑小龙与大岩村村支书陈志远一起,把700多份文具和120多册书籍送到了学生手中。拿到“礼物”的孩子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安顺市发改委,为大岩村解决很多‘硬件’设施,但我认为没有走出大山的梦想,就很难有脚下的路,山区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贫困,还有相关文化和知识的匮乏。这次我们带来的除了学习用品以外,还有一部分玩具、电脑、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东西,在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的同时,能带给孩子们一点想象,渐渐成长为梦想,为山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这才是给孩子们最好的东西。”郑小龙表示,此次到大岩村,“小书包”公益基金已确定曾梅花、李才雄等10名贫困学生作为长期帮扶对象,同时“小书包”公益基金还将对大岩村其他16岁以下、家庭年均收入未达到6000元的贫困学生提供长期资助,视情况帮助其完成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国外留学等学业。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书包’公益基金将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大岩村的孩子们,让孩子们的每一个梦想长成‘参天大树’。”离开大坪小学,郑小龙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会与青岛报业集团沟通联系,在暑假期间,让大岩村的孩子们到青岛,与青岛报业集团的“小记者”们组成“一对一”帮扶组,进一步拓宽大岩村孩子们的眼界,激发他们走出大山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