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三种转变” 助推同步小康

2015年3月17日第02版

分享到:

    本报讯(紫组宣)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紧紧围绕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全力做好“三种转变”,认真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全面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资金”向“项目”转变。驻村工作组以“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为原则,将帮扶资金、帮扶项目向民生事业、临时救助等方面倾斜。近年来,驻村工作组为基层一线协调解决发展资金3484.70万元,落实项目305个,解决困难问题1547个,办理实事1157件;修建县乡敬老院项目8个、村级社区服务站72个、以及县级殡仪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各2个,完成通村油路(硬化)123公里,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1处。大营乡驻村工作组争取资金投入400万元,帮助硬化大岩村姜家湾至沟脚、王家寨至望水田道路8公里;投入40万元修建大营乡大岩村打铁沟至姜家湾10公里通组公路;坝羊乡大坡村驻村工作组协调争取资金50余万元,建设大坡村福彩爱心老年活动中心836平方米。

    “授鱼”向“授渔”转变。驻村工作组以“教育引导、拓宽思路、谋划发展”为原则,积极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及知识青年的政策理论水平,提高创业带富能力,真正将发展“思路”转变为致富“成果”。仅2014年,全县驻村工作组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6900余场(次);帮助群众寻找发展思路1065条;扶持创业就业600人;培养规模种植农户500户和致富能手171人;发展油茶种植500亩、核桃种植1500余亩、皂角100亩、板蓝根种植300亩、中药材215亩,扶持5户养鸡大户,发展养羊大户30户。

    “输血”向“造血”转变。驻村工作组根据县委“抓特、扶优、突弱”工作思路和“一园、两带、四区”产业区域布局,以“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为原则,不断加大产业示范户、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以点带面”配合乡党委、政府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使农村发展由“被动”变“主动”,扶贫“输血”变为发展“造血”。截至目前,松山镇、水塘镇打造了一条从县城到格凸河沿线的葡萄种植农业观光带;板当镇全民齐心走薏仁米种植发展道路;猫营镇着力打造紫北万亩精品水果基地,发展葡萄种植;猴场镇、大营乡、四大寨乡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坝羊乡建成茶园示范基地20000余亩,打造万亩生态茶乡;火花乡立足低热河谷资源优势,流转土地2.1万亩,建成低热河谷蔬菜园区、精品水果基地;达帮乡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种植葡萄,放养林下鸡,发展“庭院经济”,累计种植葡萄310亩;宗地乡大力发展六花猪、黑山羊、紫皮大蒜等特色种养殖产业;白石岩乡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大力发展红芯薯种植。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