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打实解决问题 心贴心帮扶群众
——省总工会倾力帮扶普定县猴场乡

2015年2月10日第01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李铠 实习记者 高传江

    普定县猴场乡地处偏远,是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之一。猴场乡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猴场模式的同时,在2013年2月该乡被确定为省总工会同步小康及党建扶贫工作联系点。两年来,省总工会班子成员先后20余次深入到当地走村串寨了解情况,与乡、村干部群众共商发展之策。

    “输血”变“造血” 叩响致富门

    水落洞村半坡组村民彭德芬,是村里出了名的“女强人”,虽然今年已有50多岁,但挑抬下力修房建屋什么活都能干。由于丈夫长期卧病在床,家中积蓄耗费殆尽,成为了典型的因病致穷家庭。“三年多的时间,我丈夫治病就花掉了10多万元,那时候家里吃饭都要靠救济。”彭德芬渴望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但由于缺乏资金,脱贫致富的脚步总是停滞不前。

    2014年5月,省总工会拨付的100万元专项资金,让彭德芬致富梦得以实现,同时也开启了猴场乡“1:1”资金流动扶贫模式。据猴场乡项目办负责人王定友介绍,“1:1”资金流动扶贫,主要用于发展养牛产业,农户通过向乡政府提出养殖申请,再由评估小组从农户的圈舍条件、养殖经济能力、劳动力等方面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农户自行购牛,评估小组对其进行核实后,乡政府按照“1:1”的比例,从省总工会拨付的100万元专项资金中,与农户“五五”承担买牛资金,资金一年一回收,次年重新评估发放。

    在“1:1”资金流动扶贫的帮助下,彭德芬在2014年6月成功养殖了10头本地黄牛,现在彭德芬的牛舍规模越来越大,已发展到17头。“我修牛圈省总工会支持我3万元,我买牛,省总工会又给我配发了5万多元的无息贷款。在家养牛,我不仅能照顾丈夫,收入也比原来高。”当记者问起彭德芬生活上是否还需要特别照顾时,她说:“1月份我卖牛赚了11000多元,现在农用车也买了,哪里还需要政府照顾,就是院子里的那台农用车,月初花2万多元买的,等我丈夫康复后,他就可以开着车帮我运饲料了。”彭德芬告诉记者,今年她打算把乡政府借给她的5万多元还了,再申请10万元的“1:1”扶贫无息贷款,争取把牛舍扩大一倍,准备发展到30头牛的规模。

    水落洞村村民彭周华,也是“1:1”资金流动扶贫的受益者,依托猴场乡重荫山大牲畜交易市场,彭周华养的牛几乎每个月都能卖出好价钱,“我的牛舍就建在大牲畜交易市场旁边,现在存栏38头,等到过年的时候,出栏的牛每头至少能卖1万元,我现在不愁销路,只是嫌牛养得太少了。”彭周华告诉记者,养牛以前,自己干的是汽修,村里汽车不多,每个月的收入只能糊口,由于眼睛有残疾,外出务工也没了着落。

    (下转2版)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