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与“坏”的争论轻易“淹没”了主体,一切便成了一个谜局。这个冬天,姜文的新作《一步之遥》,便在冰火两极的评价中不期然成为这样一个谜。 姜文导演的口碑开始于1994年,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震动影坛,曾经的著名演员姜文便成为高品质电影作品的一个标注。2000年,《鬼子来了》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收获了一片掌声,姜文完成了大众关于艺术家亦是思想家的久违幻想。2007年,《太阳照常升起》虽然票房惨败,但姜文就此开始被艺术电影的受众所接纳。2010年,《让子弹飞》更是难得地同时引爆票房与口碑,令姜文的导演招牌含金量十足。 这种情况下,《一步之遥》自筹备以来便令无数人期待,而当这个贺岁档打头炮的另一巨制,吴宇森的《太平轮(上)》意外翻船后,人们更是将所有的期待放在了姜文身上。 就在影迷已经全心等待饕餮盛宴之时,《一步之遥》在上映的最后关头又经历了有惊无险的审片风波,这一事件虽然耽误了首映,令片方损失颇多,但另一方面也将人们的观影胃口吊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名编剧史航感叹,“很多电影都是爱电影的人拍的,而《一步之遥》是能让人爱上电影的人拍的。区别就是这个。有这部电影,今年在影院里受的各种闷气,扯平了。重新开始爱电影。” 然而,最初的恶评也同样出自专业人士。 电影制片人吴志硕说:“《一步之遥》除了配乐几乎一无是处,这是一部爱情歌舞片,水准甚至还不如周杰伦的《天台爱情》。感觉姜文是被媒体捧上天,自信心高度膨胀后不把观众放在眼里,才拍摄出这样一部极其自恋的个人主义精神病作品。” 对此,姜文的表态是,“我还没看到真正专业的评论”,然而他的声音很快再度被“好”与“坏”的争论声淹没。不喜欢《一步之遥》的一方定论该片是导演狂妄自大的作品,观众无从理解,“感觉看戏过程中总能感觉到导演跳出来狂妄地指手画脚,这是一部姜文自嗨的作品,不知道是电影还是什么”;喜欢的人面对着陌生的味道在冷静后回应称,不喜欢是因为没看懂,他们找出电影中各种“致敬”的画面,分析藏在热闹华服下的隐喻,认定姜文此番是良心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