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的“钱袋子” 鼓起来

2014年12月29日第03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胡倩茜

    原来普通的乡村小路变成现在车水马龙的重要道路,原来拖农作物的小三轮、小货车变成现在拖建材、拖设备的大货车,原来的荒地变成一批批厂房的地基,在普定县马官镇河柳村,村民们谈起“钱袋子”的变化,个个都笑开了花。

    12月23日,进入村民王荣刚的木材加工厂房,电脑绣花机器正在高速运转,王荣刚一面看着图纸一面对照绣花是否有差错。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村民,2013年,他把打工挣的40万元全部投入加工厂机械设备,但是,却面临没钱买材料启动加工厂的尴尬。

    今年2月,王荣刚找到了刚刚在村里设立的金融支农服务站求助。考察情况后,村支两委很支持,认为他想发展愿望强、为人正直,符合贷款的条件。不久,第一笔10万元的贷款顺利下来,王荣刚的加工厂顺利运转起来,“我们还请了5、6个师傅来帮忙,能实现从电脑设计、制作到安装实木门的全套工艺。”由于工艺和品质优良,王荣刚的订单一单接一单,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据河柳村村支书陈文荣介绍,今年以来,由于普定县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需要,地理位置优越的马官镇河柳村借助信用社服务站支持,大力发展土建、运输、种养殖、农家乐等多种产业,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该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底的760元猛增至现在的1400元,村里发展经济的愿望一天比一天强烈,村里的经济活力也在一批能人的带动下愈发蓬勃向上。

    随着周边经济发展的加速,在信用社的帮助下,村里越来越多像王荣刚一样的能人尝到了发展带来的“甜头”。“现在,这个村子有钱人越来越多,可是由于缺少金融方面知识,钱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我们希望村民在发展的同时也能合理运用好自己手中的钱”,普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太平信用社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天下午,普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太平信用社给村民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课,授课从帮助村民理财、如何使用“村村通”自助机具、如何快速识别假钞等内容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村民们身边发生的案例,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现在赚钱不容易,他们培训来得及时,我们也学学如何管好自家的钱。”村民张波告诉记者,他们村过去很贫困,现在发展很大,但是大家对这个金融都不是很懂,这种培训对村民来说非常受用。陈文荣也表示,村民金融意识增强后,村民的“钱袋子”将会越来越鼓。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