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贵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些难忘的经历。其中,母亲为我爆米花的事,至今萦绕心头、不能忘怀。 二十五年前,物质生活十分贫乏。玩的不说,吃的东西非常少,零食是少之又少。除了小商店里卖的那甜甜的水果糖和薄脆外,就只有那细嚼慢咽的爆米花。 我九岁那年,秋收以后,粮食晾干了,堆放在家里。一天中午饭后,母亲突然对我说:“来,我用老鼠玉米爆香脆的米花给你吃。”说着从黄灿灿的玉米堆里抽出两个像玉米似的东西,但我从未见过;问母亲是从哪里来的?母亲说去年带三哥到城里医生家看病时看见,问医生说是老鼠玉米,云南带来的新品种,爆米花很好吃的。母亲就要了几个回来,今年撒在玉米地里,秋天就收成了。 我站在一旁看着,火是燃着的。母亲拿一只铁锅放在火上,放一些油,一会儿油就烧烫了。这时,母亲把玉米倒进锅里,刹那间,玉米就像鞭炮,噼噼啪啪,争先恐后炸开了。为防止玉米跳出锅外,母亲拿一只锅盖准备罩上。也许油太烫,在罩上锅盖时,忽然,只听“啪”的一声,只见一粒玉米飞到母亲脸上,像一粒子弹,射中母亲的左眼。好像烫着,母亲急忙用手揉眼睛,我见状也忙拿毛巾给母亲擦眼睛。也许伤得太重,母亲左眼顿时变得红肿、布满血丝、闪着晶莹的泪花。不知是母子连心,还是我泪囊太浅,脑海里涌现一股热流,眼睛就湿润了。我说道“妈,不爆了,把你眼睛都烫坏了”。“没什么,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再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忍忍就过去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穿着褪了色的蓝布长衫,瘦而黄的脸上、不到五十岁便有了几条深深的皱纹、围绕黑纱巾的头,两鬓已有许多白发。 一会儿,玉米的爆炸声没有了。母亲揭开锅盖。我一看:白花花的一片。哧留哧留地冒着热气。像无数的珍珠开了花、似黑夜的星光灿烂、如美人身上的钻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十分诱人!这时,锅里溢出一股浓烈而独特的味道,使我有种馋诞欲滴的感觉。母亲洒上一点盐,搅和一下,倒放在碗里。一股玉米的纯香扑鼻、沁人心脾。我情不自禁用筷子夹了几粒放入嘴里。一点油味、一点盐味、热热的、酥酥的、脆脆的、酥脆之至,回味无穷。使我整个食道神经异常兴奋,顿时心情格外舒畅,十分惬意!感觉比以往的爆米花要美味可口许多。 一会儿,热气散了些。母亲找来一本旧书,撕下一张旧书页,围成喇叭状,把玉米倒进里面,让我拿上。说道:“快去读书,不要迟到!”这时我看了母亲的眼睛:依然红肿,闪着晶莹的泪花,而且还异常地眨着,很显然,母亲是忍着疼痛为我爆米花的。 我们一家七个人。父亲整日在外工作奔忙、牵挂家里也只能是早出晚归,有时添置些吃的或用的物品,很少能帮上忙;大哥也在外工作,也很少能回来帮忙;姐姐读了几年书就不想继续上学,可以帮着母亲。但毕竟年纪还小,母亲也不忍心让她干得太多。要完成一家人的农活家务,很多事情都是母亲一个人承担。只见她每天一个人披星戴月:挑水做饭、喂养牲口、田地庄稼,忙碌不已,很晚才拖着沉重的身体睡下。有一次,我和两个哥哥读书放学回家,见母亲如此忙碌,于心不忍,就伸手帮忙。母亲却止住说道:“一心不可二用,你们的任务是专心读书,长大才能做个有用的人。”这时我深深地感到,母亲就像一只上紧发条的钟表,从早到晚,永不停息地转动着。她如此繁忙,疲惫不堪,还想着爆香脆美味的米花给我吃。她的爱,就像她那特别的眼神:温暖、细腻而深邃。这时,我的泪水不禁簌簌而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