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政策谋发展。市委、市政府在2003年出台《关于建设生态畜牧业强市的决定》,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强市的意见》,2011年由市政府组织编制发布《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强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行畜牧业发展目标考核。市政府出台《安顺市畜牧业发展考核管理办法》,把畜牧业工作纳入对县级政府和部门的双向目标考核,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抓组织强保障。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强市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市畜牧业发展大会,强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在2011年和2013年两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市畜牧兽医局都是政府组阁部门,各县区畜牧兽医局实行单列。在市委、市政府关心下,我局执法支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升格为副县级单位。 抓投入促增长。加大投入力度,10年来共引进、争取、整合资金近50亿元,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总量快速增长。其中,从2003年开始,市县财政每年投入畜牧业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2003年至2010年,每年都在1000万元以上,2011年至2013年,每年都在2000万元以上。2013年投入整合资金近3000万元。 抓龙头壮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打造生猪、禽蛋、肉牛、冷水鱼等4大产业。引进了国家级龙头企业生搏公司、湘大公司等饲料企业,引进了希望集团、真源公司等养殖企业,引进雨润集团、汇源集团等屠宰加工企业,形成了完整的生猪产业链;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河南柳江集团,培育了邢江公司、六合公司、树峰公司、吉泓公司等龙头企业,扩大了产能规模;培育了马记、邓幺妹辣子鸡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黔中肉禽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引进了平坝县康龙、普定县亿康、关岭县鸿龙、镇宁县米博等肉牛养殖企业,培育了牛来香、黄龙、金凤徕等加工龙头企业;引进贵州省水产所、锦润公司、四海科技公司等龙头企业,促进了地方冷流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全市渔业的发展。 抓标准创品牌。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等“五化”要求,从养殖品种、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生产技术标准,发布绿壳蛋鸡、关岭牛、关岭猪等市级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鼓励、引导、扶持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水产品认证,创立了“黄果树绿壳鸡蛋”、“依山依林有机蛋”、“黔中优质猪”、“黔中优质肉鸡”、“关岭猪”、“关岭牛”、“平坝灰鹅”、“宗地花猪”、“普定高脚鸡”、大鲵深加工产品等优质畜产品品牌。 抓监管保安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畜产品质量安全、渔船安全监管和执法,我市重点以开展“四项专项行动”为抓手,按照投入品监管和违法案件查处率100%、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立和使用率100%、建立和规范填写养殖档案100%、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立和使用率85%总要求,各生产环节常态化监管,确保不发生畜牧业安全事故。 抓队伍助发展。通过改革机制、凝聚人心、培养团队,带出了一批领导干部和骨干专家。出台论文发表、成果申报、职称申报、继续教育等奖励制度,鼓励科技干部发表论文、申报成果、晋升职称、提高素质,创造条件,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有发挥的平台。通过以上措施,局班子和干部队伍得到极大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明显增强,畜牧系统人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精气神明显提振,形成了畜牧系统你争我赶、干事创业的生机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