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

2014年10月17日第03版

分享到:

    □关岭自治县岗乌镇毛草坪苏泊尔小学 伍典卫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呢?

    第一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是最没耐性的,兴趣也缺乏持久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报纸等,也可以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读。如果时间容许,可以开设阅读课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阅读的心得体会。鼓励、奖励学生在学习阅读中所表现出的每一个优点和进步。从而使学生乐于阅读,在阅读中得到乐趣。

    第二招,加强词句训练。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第三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语文教师要花大力气抓好训练,避免读错字、增字、减字,避免传统的唱读方式。背诵是朗读的升华。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理论研究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而阅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掌握了快速阅读这一方法后,阅读时,尤其是课外阅读时,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读物,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完自己喜欢的书,这样就能持续地以浓厚的兴趣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这样就易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可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农村学生的阅读基础相对薄弱,课外书籍也比较匮乏。农村语文老师要理性地运用教学技巧,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不喜欢、被动阅读转向喜欢、主动地阅读。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