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心奔富路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韦锟

2014年9月30日第03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没有民族团结和睦,什么事也做不成,什么事也干不好!”这是关岭自治县上关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韦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红星村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农户406户,总人口1711人,少数民族780人,占总人口的47%。

    1999年,韦锟外出浙江省温州务工,多年的外出务工经历使他意识到欠发达山区群众和发达地区群众在认识上的差距,在创业初期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使他再次意识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2013年,他当选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后,主动报名参加了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历提升培训班。同时,还把民族政策纳入村支两委班子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计划,开展民族政策学习,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在工作中韦锟对少数民族群众以诚相待,努力为民族同胞办实事、办好事,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针对农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计生观念落后的现实,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订了红星村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并获得了全村群众的支持;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扶持木扎组独生子女户建立了创业带富示范点1个,占地40余亩,主要产出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方面,韦锟坚持“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的工作理念,充分尊重各族群众的民族习惯,对村内出现的矛盾纠纷实行小纠纷组干部调解、大纠纷村干部调解的两级调解机制,变矛盾纠纷被动调解为主动排查主动调解,平均每个星期要调解一起纠纷,基本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

    此外,韦锟还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发动群众在各村组修建通组硬化道路,2014年开工建设了长地组通组硬化路1460米;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他和村支两委认为只有大力发展经果林业才能促进各族群众致富,在工作的初期群众不认可不理解,怕担风险。为此,他联合村支两委干部带头试种,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红星村的六月李种植达到了1700亩,核桃种植达到了500亩,群众收入得到了明显增加。除此之外,他还积极联系外出务工的群众返回家乡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中,目前该村的返乡农民工种植示范点也建了起来,种植美国红提葡萄12亩、草莓6亩;苗圃基地100余亩,主要以桃苗为主;蜜蜂养殖户达60户,共200余箱。

    如今,红星村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已有了较大改变,“在保持民族团结稳定的同时,要让更多群众富起来。”韦锟如是说。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