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金刺梨作为具有山地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业,在种植过程中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进行打造,既科学合理利用了耕地资源,又提高土地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将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节环境气候。 针对我市海拔落差大,有着丰富的立体气候资源,可根据不同海拔条件,周年种植高山蔬菜及各种水果,确保周年都能有新鲜蔬菜和水果上市。去年8月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全面启动后,我市着力发展蔬菜、茶叶、烤烟、优质粮油、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七大优势特色产业。 通过7大主导优势产业的带动,让现代高效农业上山入地,变荒山为资源,变资源为资产,农产品因山成特色、成精品,走出一条适合我市山地农业特色的发展之路。 龙头示范带动 推动产业化发展 在紫云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入驻园区的黔华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每天至少有200余人在基地里务工,他们来自被流转土地的周边农民,工人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人均工资2000元,可带薪休假两天,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住宿,工人年终可分红公司10%的年利润。在这里,农民俨然成为了一种“职业”。 紫云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示范园区作为紫云自治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以绿宏、黔华等公司为龙头,目前园区核心区已入驻企业20家、合作社11家,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去年,园区用工量达5.86万人(次),共支付务工人员工资1142万元,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45元。 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山地农业发展引向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011年,农业部批准我市为“全国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为我市山地农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随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我市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市场物流发生了较大变化,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发展山地农业夯实了基础。 种种利好因素,吸引很多外来涉农企业到我市投资,一些本土企业也将投资转向农业。政府重视,政策支持,资本流入,让农民看到了发展农业的希望。一时之间,集团、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涌现,他们纷纷将农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经营,少则几百亩,多则数千亩,或蔬、或果、或牧、或林,发展各具特色的种养殖项目。逐步形成“土地变基地,农民变工人,农业变产业”现代农业的喜人态势,有力推动了我市山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化生产。 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我市调研时要求:“要从农业自然条件的实际出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抓手,用开放的视野、市场的眼光、科技的手段来看待和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发展山地农业,安顺正当其时,做强山地农业,安顺走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