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倩茜) “看着这新架上的电杆,我们心里踏实,到时候我家的烤烟也不怕停电了,‘四千工程’让我和大家都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谈起新安装的电线杆,镇宁自治县革利乡木朗村村民杨继平这几天内心的激动还未平静,乐滋滋地又向记者介绍他家62亩烤烟的长势情况。
2013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四千工程”,去年12月中旬,按照“地缘相邻、产业相近”和“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原则,把全市1794个行政村合并为1000个左右行政村,进一步推动农村生产经营信息化、规模化。选派1000名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挂任村第一书记,帮助1000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争提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以上。截至6月3日,活跃在各地的“第一书记”们共引进项目743个,走访群众90668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5379次,落实资金11937.139万元,培养致富带头人1557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613个。
“这可是71万元的农网改造项目,李书记一来就解决了。”6月9日,木朗村村主任龙伯义告诉记者,今年,他们鼓励村民种植烤烟、中药材,一直担心电的问题,这下都解决了。就在5月初,镇宁自治县革利乡木朗村“第一书记”、县人民法院院长李朝俊邀请县供电局有关负责人来考察后,第二天,他们村里就进驻了供电局的工程队,眼下,就快竣工了。
“四千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基层基础更牢了——“四千工程”着眼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基层组织创新联动,致力构筑农村发展新格局。优化村级组织设置,精简干部,提高干部报酬和村级工作经费,提升管理交通,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从农村知识青年、返乡优秀农民工、经济组织骨干中选拔产生大批干事创业的“领头羊”,领跑美丽乡村建设,冲刺同步小康。
干群关系更亲了——“四千工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迅速补齐农村同步小康“短板”。今年1月,千名“第一书记”走出机关,沉入基层,帮助引进人才、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培养带富能人、培育致富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第一书记”帮扶台账和挂帮档案,目标不实现,帮扶不脱钩。“第一书记”办实事、解难题,实践着关注基层、关心基层的共同责任,在广阔农村身体力行“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一切要为小康苦干”的动员会。6月3日,平坝遭遇特大暴雨,离县城最近的白云镇白云村也受到了洪水的威胁,天刚麻麻亮,驻村干部韩旭挽起裤管趟着浑水艰难到达受灾区,挖沟、排水、搬砖头,往返为群众家里送吃送喝20多趟,村民都称赞韩旭是“女汉子”。
农业农村更活了——“四千工程”坚持培育经济组织与推动农村改革同步,努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围绕促进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致富这一核心,培育扶持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盘活集体资源、推动土地流转、搞活经营机制,人才、技术、信息、土地等要素互补又叠加效应不断放大,大批创业基地、产业园区、销售组织、服务团队成为农村生产经营的新兴主体,入股分红、联产联营的新机制为村级自我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一切要为小康苦干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